“假洋品牌”为何这么“牛气”?
〖2012-3-18 9:00:00时〗 中国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山商报 信息整理编辑:亦晨
    “假洋鬼子现象”在服装、化妆品、奶粉等行业中并不少见。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中国制造”产品的背景下,我国一些企业为何还要大肆假冒“洋品牌”?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负责人赵萍认为,要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消费档次随之提升。”赵萍说,以前人们买东西更加务实,喜欢物美价廉的商品,对进口品牌消费较少,但现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从原先的务实消费向心理满足感过渡,对国际知名品牌越来越看重,更加追求个性、凸现自我。这就造成了对洋品牌的需求。
“但与此同时,真正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国内依然供给不足、价格昂贵,这给了很多企业钻空子、寻找生财之道的机会。”赵萍说,他们往往到国外注册、在国内生产,给自己的产品冠以“洋血统”,以便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根油条在街边早餐店,只能卖四五毛钱,而到了肯德基、麦当劳则可以卖出四五元。有些消费者认为,外国品牌再不好,也是品位的标签、身份的象征。如果对洋品牌崇拜到了迷信的程度,对“达芬奇”屡屡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广州一位服装界人士认为,假洋品牌的存在实际上是消费需求的结果。国内部分消费者认为“洋品牌”质量更高,企业只能无奈。消费者的需求影响了商场,商场在招商的过程中,也变成了只认洋货。面对几百个品牌,商场首选的肯定是外国品牌,而衡量标准就是其商标注册地。
当然,不能全怪消费者“崇洋媚外”,国货不争气也是重要原因。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内市场一下冒出至少30多个奶粉洋品牌,有的品牌宣称“奶源进口”,有的号称“原装进口”,有的号称产自荷兰,有的号称出自新西兰。但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新冒出来的洋品牌大多并非货真价实,而是国内企业在国外新注册的商标而已。正是由于国货质量屡出问题,人们才更加追求“洋品牌”,给“假洋鬼子”生存的空间。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