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苹果 你在坚持什么?

〖2012-3-10 8:53:11时〗 中国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财讯网  信息整理编辑:清杨
 
    苹果新iPad如期而至,唯冠的新一轮阻击战也应声打响。苹果没做好本土化的功课,自然要承担不及格的惩罚,面对如今的内外交困危机,与其花费大力气纠缠在一个商标案上,不如多花精力做好产品创新。没有人能够杀死苹果,只有失去了创新的魔力,才会令苹果失去鲜活的颜色。如今,苹果也该学着放手,学着做一个能扎根中国的苹果。

    苹果的新一代iPad终于如期而至,同样意料之中的唯冠阻击战也应声打响。近日,针对新iPad的发布,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认为“这是一种挑衅”,并发表公开信,警告经销商不得有销售、运输iPad等行为,否则将追究一切法律责任。

    时至今日,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之间关于ipad商标归属的案件二审已经过去一周有余,审判结果依旧迟迟未见,围绕案件的各种插曲却层出不穷,先是传出唯冠将被破产清算的传闻,现又有8家债权银行声称自己才是ipad商标的真正所有者。一个案子未厘清,案中案接踵而至,更使得原本就一团乱麻般的的iPad商标案,更加扑朔迷离。

    而同时,关于苹果与唯冠之间谁是谁非的争论也一直未曾平息。这到底是一场傲慢的大象与坚守自身价值的蚂蚁之间的对垒?还是一个遭人算计的外来和尚与投机取巧搭便车者之间的博弈?抑或只是双方站在自己的角度自说自话?或许个中真相,终也无法真正大白于天下,但是现实总归是现实,而就目前的局面来看,无论是赢得官司的机会还是内忧外患的现实,都令人无法理解这个倔强的苹果,到底在坚持什么?

    先看看现实的战况。对于这个苹果状告唯冠的二审来说,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如果没有更有说服力的新证据出现,苹果的赢面很小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一旦苹果输了,还有两种可能:第一种赔偿下架改名换姓或是退出中国;第二种可能还是要坐下来谈商标的转让。只是这次再来谈,苹果便失去了谈判的底气,难道还能指望谈出一个好价钱?

    谈不拢,仍是更名改姓或是退出中国市场。更名改姓容易,大家也有心理准备,但是还是免不了一大批赔偿金,据说高达百亿。退出中国就更是连长远的利益也都丧失了。失去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对苹果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再看看苹果的内忧外患。新iPad发布对苹果股价的提振虽在意料之中,但是新iPad给无数果粉的失望,也是有目共睹,只有硬件的升级而缺乏创新,为保住市场份额的定价策略同时误杀iPad2。失去乔布斯后的苹果,终也陷入了失去灵感的无奈。而面对三星、HTC等竞争者的咄咄逼人,面对“血汗工厂”的负面新闻,以及在资本市场索罗斯和巴菲特的双双减持,一向长袖善舞的苹果,也真的开始不能免俗地面对内外交困。

    而在这样的境地中,这个倔强的苹果,在一个商标案上如此的纠缠不肯和解,着实令人费解。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自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或许,生长在地球另一端的苹果,无法理解这句中国的古老哲语,但是,在中国的地方,要用中国的法律办事儿,总该容易听懂。苹果由于忽视中国本土化而吃的亏还不够多么?

    这个亏从当年与唯冠谈判收购iPad商标权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开始。 

    还记得在二审时苹果提交的新证据中,有一点是说当初苹果本来是在和深圳唯冠谈判,为何后来改为和台北唯冠签约了呢?原因是深圳唯冠说,他的财务状况不好,如果转让费交给深圳唯冠,深圳唯冠是拿不到这个钱的,所以,改为和台北唯冠签约,转让费交给台北唯冠才能最终有希望落入唯冠囊中。多明显的中国特色处理方式,难为了苹果当初的那个不懂中文只懂英文的谈判代表,这样的具有中国古典商人狡黠的方式都能明白并接受。

    另一方面,苹果在二审中懂得提交这样的新证据,明显是更换了中国本土律师队伍主导之后的杰作。同样只有源自中国本土的中国律师团队,才能如此一语中的地提出如此令人会心领悟的证据,才能如此了解中国特色的心理战术。令这份虽无法律认可的证据获得人们心理层面的可信度。

    没做好本土化的功课,自然要承担不及格的惩罚,哪怕是充满灵性的苹果。除了它自己,没有人能够杀死苹果,只有失去了创新的魔力,才会令苹果失去鲜活的颜色。花费大力气纠缠在一个商标案上,不如多花精力做好产品创新,此次,苹果也该学着放手,学着做一个能扎根中国的苹果。

    目前的二审迟迟不得宣判,但愿真的是在做利益的博弈,而并非一场双输的挣扎。(李艳)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