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之殇

〖2012-2-17 8:17:45时〗 中国商标专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中国商标专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几乎是摄影同义词的伊士曼柯达公司,曾经带给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最近,这个“黄色巨人”倒在了他132岁生日这一刻,他黯然宣布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当大洋彼岸传来这一消息时,令我们唏嘘不已,更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

    翻开柯达公司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柯达公司绝不是一家缺乏技术创新精神与实力的企业。事实上,柯达公司昔日的崛起和成功,恰是源于掌握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摄像胶卷技术。早在1912年,柯达公司就成立了自己的研发实验室,这是美国最早的工业研究实验室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柯达公司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仅在1900年到1999年间,柯达公司就拥有近2万件专利。

    但从1997年以来,柯达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特别是在2005年到2008年间,柯达公司连续4年严重亏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过分执著于传统相机和胶片业务,压制了作为大势所趋的数码技术的发展。尽管柯达公司后来实现了战略转型,但却因为时已晚而难以与后来居上的竞争对手相抗衡。

    由此可见,柯达公司的失败并非源于技术的缺失,而在于其逆时代的潮流而行,忽略了市场趋势和消费文化,最终未能将其技术优势成功地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柯达公司的悲剧说明:技术不是万能的;只有当技术与市场接轨,技术才能获得生命力;只有当产品与文化融合,产品才会受欢迎;只有将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实施结合,企业才有立足之本。

    同样是热衷于技术的苹果公司,其如日中天的境况与柯达公司形成鲜明对比。与柯达公司留恋往昔的“经典之作”不同,苹果公司的技术更新换代相当迅速,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其每一项新产品推向市场,都会引起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甚至翘首期待。这是因为苹果公司的眼光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创新上,而是顺应甚至引领了时代的潮流,使其技术朝着市场的方向发展,为其产品注入深厚的艺术和文化魅力,不断向消费者呈现全新的消费体验。

    柯达公司的淡出,如同胶片在数码时代的退场,或令人怅然若失。但经典只存在于过去,未来是属于能够将知识产权灵活运用的引领潮流者。(光君)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