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定牌加工企业远离侵权泥沼

〖2012-2-2 13:25:37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工商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亦晨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作为青岛的制造基地,有大量中小企业从事定牌加工业务。截至目前,辖区从事制造加工业的市场主体有2864户,其中开展定牌加工的企业有近千户,大企业创牌、中小企业贴牌成为李沧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定牌加工企业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受到利益诱惑而不规范操作,导致自己身陷商标侵权泥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人违法行为的“替罪羊”。 

    前不久,青岛市工商局李沧分局执法人员查处了一家从事定牌加工的企业。该企业既没有接到订单,也没有签订合同,仅凭一个电话,就开始为浙江某企业加工使用某知名国际品牌的服装,结果被工商机关查处。这家企业被查处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委托其加工侵权商品的客户了。无奈之下,该企业只有吞食自己草率接单的苦果。

    现实中类似情形还有不少。导致上述情况发生有很多原因,最主要是企业商标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有的定牌加工企业认为,商标是客户提供的,自己只是代加工一下,出了问题自己不应承担责任;还有的企业认为合作方是老客户了,不会出问题,为了省事根本不签订合同。不少企业存在怕麻烦心理,总觉得如果又要签合同,又要各种证明材料,万一客户嫌麻烦不和自己做生意了怎么办?还有部分定牌加工企业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急于把业务拿到手、赚到加工费,所以仅凭一个电话、一张订单就开始加工,根本没想过签订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条款相当简单,相应的权利义务没有规定清楚。

    定牌加工企业草率接单,不仅会为一些造假分子提供平台,成为其帮凶,还损害商标注册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定牌加工企业必须了解掌握相关商标法律知识,学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近年来,李沧工商分局加大了对定牌加工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该分局的工商人员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商标法》有关知识,通过讲座、培训、座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增强定牌加工企业的商标法律意识,对其商标使用行为给予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各种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定牌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规范加工行为,加强自我保护。首先,在接受订单时一定要建立对委托方主体资格、商标权合法性的审查机制。应要求委托方出具真实有效的商标权属证明,按规定核查营业执照复印件、商标注册证复印件等材料。其次,可以通过向商标代理组织、行政管理机关咨询或网上查询等途径,对加工时使用在产品上的商标进行查询,进一步验证商标的权利状态。再其次,建立定牌加工产品商标标志出入库制度,对使用的注册商标进行登记,同时建立加工台账制度和备案制度。最后,该分局还提醒定牌加工企业在接单时注意完善合同订立,制定保护商标专用权条款及商标侵权时的归责条款。(吴非)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