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牌遭遇资本

〖2012-1-18 8:1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临近农历年关,我们又被企业并购的消息“震”了一下。有消息称,中国商务部前不久批准了雀巢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这不由让人担心,是否又一个民族品牌可能会渐渐退出市场。既然出让了60%的股份,想来徐福记的未来命运必然掌握在大股东手中,有关商标的使用,是雪藏还是强化,一切均会由大股东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去考虑了。

    商场如战场,当品牌遭遇资本,是拒绝还是联姻?这是个问题。从理性的角度看,做企业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如果企业发展遇到瓶颈,如果企业缺乏资金难以为续,高价收购往往是企业难以抗拒的选择;但从感性的角度上看,经营一个品牌,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国际品牌,希望民族品牌能走向世界的国家,失去具有一定声誉的民族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痛,也往往让普通民众情难以堪。

    我们都知道,要打造一个成熟的品牌,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需要花费不菲的精力。徐福记是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也可以说是民营企业的代表。20多年的发展,能把品牌打造成具有如此影响力,实属不易。但是,正如打造品牌不易,维系一个品牌或企业的运营则更难。尽管没有太多资料显示徐福记选择这单交易的原因,但当品牌遭遇资本,我们拿什么去拒绝呢?

    其实,现代社会,企业间的并购,品牌的出让,本是常事。但若站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宏观任务的角度上,如何培养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需要在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上有所体现,给实体经济输更多的“血”,给民族品牌以更多鼓励和支持,让企业家有信心做百年老店,而不是在资本市场腾挪跌宕后、带着资金“黯然归隐”。(湘雯)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