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酝酿“品牌战略”突围
〖2004-10-31 9:0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东方早报消息:
“产品质量只是入场券,品牌才是关键,老字号企业的绝地突围必须通过品牌之战。”29日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百年品牌高峰论坛上,世界著名品牌调查公司Interbrand中国区总裁陈富国认为。他的听众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老字号企业掌门人。全国1000多个老字号品牌正面临复兴之痛。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有1万多家“老字号”企业。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又确认了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现如今半死不活状态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倒闭的占20%;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只有10%。有350多年历史的北京王麻子刀和杭州素春斋等老字号企业正在走向消亡,它们剩下的只是金字招牌。
令老字号们颇感落寞的是,在Interbrand每年全球最有价值品牌TOP100的排名中,至今未有中国品牌入围,而麦当劳、可口可乐等上榜国际品牌早为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
“这对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是个悲哀。”北京全聚德集团董事长姜俊贤感叹。尽管全聚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餐饮连锁加盟企业,但国际知名度的欠缺还是让他很遗憾。他认为,老字号企业仍不注重宣传、推销,忽视现代市场营销意识是其逐渐衰弱的主因。而面对国际品牌的巨大影响力,老字号复兴之路可谓前途艰险。
陈富国说,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后,国内民族企业尤其是老字号会面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随着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国际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消费者逐渐成为品牌个性的追求者,而这种改变反过来促进了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扩张。
乐观者依然存在。“老店可以新开,老字号金字招牌就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上海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认为,无形资产可以弥补有形资产的缺失。恒源祥正是率先依靠品牌撬动有形市场的典范。
1987年,刘瑞旗接手恒源祥时,整个公司只有“恒源祥”三个字和100平方米的小店。刘把“恒源祥”注册成商标,以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经营而非直接投资,做成了到目前有80个加盟厂、7000多个经销店、30亿元年销售额的“战略联盟”。
刘瑞旗说,老字号企业销声匿迹,但品牌优势仍可充分挖掘。品牌进入市场必须考虑导入成本、维护成本和提升成本。而创立一个全国性品牌至少需数千万元至数亿元的导入成本,但老字号品牌本身就拥有相当知名度,这种独有优势正是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的关键。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