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节日促销迷人眼

〖2011-1-19 16:2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元旦、春节,两节为我们拉开了新年的序幕,同时也宣告商品销售高峰期的来到。近年来,可供人们选择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不同平台的商家正在通过各自的方式进行着年末最后的冲刺,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多渠道的购物模式。

    打折特卖 传统促销

    选购年货和商品,各大商场还是人们的首选。这种传统的购物模式稳居消费者心目中第一位。尤其是一些年长的购买者,他们还是忠于年末到商场去逛一逛,选择一些需要的商品购买。

    采访中,一些导购人员告诉记者,圣诞节以来北京的商场就进入了一个岁末“打折季”,区别于平日的不定期活动,这一个月时间内将持续折扣,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等商品。而不少爱美的消费者都趁商场促销期间购买自己心仪的化妆品。
有机构对北京市场进行了抽查,数据显示,北京元旦3天共实现商品零售额24.9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7.1%,迎来了2011年销售“开门红”。

    积分换礼 变相营销

    如今,商场都会推出属于自己的会员卡,消费者只需要消费一定的金额就可以享受不同的会员待遇和优惠,到年末,商家会员卡的积分换礼活动也接连推出。

    以年轻人都热衷的北京西单大悦城为例,其推出的JOY卡在大悦城内享受积分和打折,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据记者了解到,1月底,JOY卡将会对2010年的积分进行清零;从1月6日起,开始办理积分换礼,商场会根据会员卡内积分数量来为会员兑换不同的礼品,以飨顾客。

    其实,商家推出会员卡政策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变相打折。很多商场中都有相关规定,使用会员卡的顾客在购买某些正价商品时会享受9.5折左右的折扣。有了这样的规定,在商场没有全方位打折促销的时候,会员也可以享有相应额度的优惠,使得商场进入了“全折扣时期”。

    火爆网购 品牌扎堆

    2010年底,一则广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没人上街不一定没人逛街”的广告词也成为了岁末流行语之一。这条广告的主人就是淘宝商城。淘宝商城是亚洲最大购物网站淘宝网全新打造的B2C(商家对客户)模式。和普通购物网站区别的是,号称汇聚了3万个热门品牌的淘宝商城内的卖家都是取得经营资格的销售企业,提升了产品品质的保证。另一条广告语标榜足不出户便可从北京的西单逛到中国香港的铜锣湾,既说明了淘宝商城品牌的多样性又包含了其涉猎的广阔。

    而被人们称为一直在挑战淘宝网的京东商城也在2010年末有了新动作。2010年12月30日,京东商城开放平台正式上线,“品牌直销”频道对外开放,500个品牌商入驻。

    记者看到,京东商城的“品牌直销”频道分为:女儿国、男人街、健身院、家居城等,将商品分门别类,汇聚了“五粮液”、“依波表”、“欧莱雅”等大品牌。同时,该网站还将销售数量最多的商品汇总成“人气排行榜”,让购买者可以更轻松地直接点击购买。
和网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团购。各式各样的团购网站都凭借价格优势吸引着购买者。年末,团购网站上的优惠信息更是内容丰富,从美食到化妆品、从会所门票到光盘读物一应俱全,便捷的方式和大幅度的优惠,使消费者在挑选心仪商品的同时又能体会和朋友一起购物的乐趣,受到不少年轻人喜爱。

    理性消费 提防隐患

    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购物模式、促销方法在大大方便并优惠了消费者的同时,还暗藏着一些隐患。在前几年就传出商场为了提高打折力度吸引消费者,将商品的原价调高,造成一种低折扣的假象。在网购上,由于年末人们购物需求增多,很多商家都会出现订单积累的状况,消费者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收到所购商品,给生活带来不便。此外,购物网站上被钓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所谓“被钓鱼”就是购买者没有仔细核对网站域名,而是在点击过程中进入了一些与正规网站域名近似的店铺,致使自己的权益受损。

    针对各式各样的购物陷阱,相关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切勿被低廉的价格和夸大的宣传蒙蔽了双眼,消费者还应理性面对打折和降价。如果一个商品降到令人吃惊的价格,就要慎重对待。在购买时要仔细核对商家信息和品牌资料,同时索要购物发票,才能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记者 张娣)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