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药业之痛:老字号众多频遭抢注
〖2004-10-10 23:3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广州日报消息:
记者近日从广州药业内部人士处获悉,广药集团计划将旗下8个中成药企业进行大合并以及分拆上市,而且该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有分析指,随着新的董事长杨荣明上任,广药必定会有一些大的发展动作,但其中的困难不少,其中老字号遭抢注这一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上周的一个商业聚会上,广州药业旗下几家药厂的一些管理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合并的信息。据介绍,在该合并计划中,目前已知的有王老吉(原羊城药业)将兼并潘高寿、中一药业兼并光华药业。估计在一轮大合并后,广药集团内部的独立法人将减少一半以上。
据悉,广药集团1995年年底才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广州市医药总公司,转制后变成了对下属31家企业拥有经营权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机构。而广药集团的“一堆儿子”如广州星群药业、广州中药一厂、广州陈李济药厂等,大多是历史悠久的百年老店,最久的陈李济药厂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这些企业向来是分灶吃饭,而且相互之间产品、市场均有交叉。
广州药业老字号众多
应该说,作为我国最大的中成药制造商,广州药业的未来将充满机遇,因为该公司拥有众多名牌老字号的中药产品,其旗下群星云集,不仅拥有敬修堂、潘高寿、羊城药业等八家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的中药名企,它旗下的采芝林和健民也是品牌价值极高的销售连锁企业。
此外,该公司旗下陈李济的乌鸡白凤丸、奇星的华佗再造丸以及敬修堂的清热消炎宁、潘高寿的蜜炼川贝枇杷膏,无不是品牌价值极高的中药产品,可以说,单是无形资产它已经是“价值连城”。
王老吉在香港不能注册
其名牌产品除了消渴丸一枝独秀外,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产品已有两个,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品种达到8个。可以看到,随着2004年4月30日欧盟公布《欧洲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欧盟承认中药合法身份后,广东中成药对欧盟出口数额激增。
然而,正是这些老字号的被抢注,却成为了广药的切肤之痛。广州中一药业市场拓展部副经理卢婉红告诉记者,该公司眼见了羊城药业更名为“王老吉”药业后所取得的巨大效益,也看到广药集团内如陈李济、潘高寿、敬修堂等老字号的品牌效应,原本也想仿效之,用回老字号宝芝堂或马伯良做厂名,但错过了时机,目前这些老字号已在香港被抢注,只得眼睁睁地看着这么多年打造品牌的成果流入别人的腰包,白白辛苦一场。她承认,这最主要是因为经验不足。
老品牌、老字号商业运作的不成熟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几乎不用分析就能知道的,像王老吉在香港就不能注册,因为当地已经有了这个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中成药几乎都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近五年来,我国中药工业的平均产值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稳定增长,中药工业已成为国内赢利能力最强的行业之一,国家“十五”规划也将中药行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作为中药生产领头羊的广药理应抓住机遇。
广州保老字号走在全国前列
根据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最新统计数据,全国1600多家老字号企业中,320家企业面临长期亏损的困境,1120家企业勉强维持现状,只有160家企业处于盈利状态。
而在广州,据了解,目前广州市具有50年以上发展历史的老字号至少还有70家,但由于经营不善及旧城改造搬迁等原因,广州的李占记钟表店、大学鞋、菜根香等至少29家老字号正逐渐从商业旺地上消失。
“一股独大”成“绊脚石”
在谈到老字号企业为何风光不再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助理巡视员门晓伟表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是部分老字号企业衰败的主要原因。
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也曾这样表示,“要使老字号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出国门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发展,必须改变其体制,改变老字号‘国有独资、一股独大’的状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今年4月17日,首旅集团、新燕莎集团、全聚德集团正式宣布合并重组,企业的著名商标字号则作为品牌予以保留,这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据广州市商业部门介绍,广州对老字号的保护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在2001年,广州市就公布了一批老字号企业名单,同时将一些老字号的著名字号、驰名商标、传统商铺和工艺纳入了重点保护范围,同时还规定,被列入老字号的经营企业,无论企业性质、产权如何变更,其著名字号、商标等永久保留。即使经营企业破产,老字号也不得销号。
老字号评定标准将修订
记者还获悉,商务部将重新修订原商业部在1990年制定的老字号评定标准,制定出台相应的《中华老字号评定规定》,以规范和保护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新的评判标准为:有历史的经济实体;在某一领域有良好信誉的商号、店铺;拥有自己的原创产品或服务;靠手工或以手工为主发展起来等。此外,商业信用、现代企业制度、ISO9000等一些新的量化指标也有可能出现在评定标准中。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