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乃未来之路:点评2004年十大台湾国际品牌

〖2004-10-4 0:2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祖国宝岛台湾,区区弹丸之地却也成就了无数赫赫有名的华人厂商,比如宝成、鸿海、华硕、宏基、台积电。但是,正如鸿海大家长郭台铭喊出的那声“变制造的鸿海为科技的鸿海”一样,跨入新世纪的台湾业者如果再停留在MIT(MADE IN TAIWAN)昨日美梦之中,那么,迎来的必将是最后的毁灭。

    品牌是台商的未来之路,这个宿命在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多年前勾画出的那条微笑曲线中就已注定。因此,我们非常自然的注意到一个现象,自去年(2003年)开始台商开始了密集的“品牌制造运动”,而这当中最具有权威的又当属下面要推出的这张榜单。

    “年度十大台湾国际品牌”系由台湾外贸发展协会、数字时代双周、国际知名品牌顾问公司Interbrand共同策划并进行调查,依据企业的品牌营收、市场分布(全球各区域市场之比重)、市场占有率、行销支持、竞争者/竞争利基、法律保障与诉讼(商标之注册与纠纷)、未来展望(品牌相关的发展计划)等评分,以选出最具国际品牌价值的十大台湾企业。

    威盛、联强落魄,友讯、研华嚣张

    熟悉台湾国际品牌TOP10的业者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今年的榜单上缺了两位老面孔,当然,也增加了两张新面孔,这就叫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已不知去向”!

    在2003年度十大品牌榜单上,联强国际居第九名,品牌价值 1.87 亿美元,第十名则为威盛电子,品牌价值1.80亿美元。时隔一年,联强和威盛的宝贝交椅已被新人占据,那就是从事网络设备制造与销售的友讯和工控机之王研华。

    事实上,这也反映了一个有趣的问题,电子通路业和IC设计业似乎真的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一点除了从半年报中可以观察到之外,联强和威盛在年度十大品牌榜单上的失魂落魄,不也正好印证了这个问题吗?
友讯的崛起证明了网路应用的持续增长和近期回潮,而研华的胜出呢,则似乎映证了“专注和偏门”的独特魅力。
 
    明基和巨大机械,恰恰换了个位置

    同样将全球重点制造基地安置于祖国内地苏州的两家“邻居公司”,今年在榜单上也依然是脸靠脸背对背,不过座次上面却展开了互换,明基升为第六、巨大机械降为第七。

    明基今年在海外市场风头很劲,通过赞助欧洲杯足球联赛,促使其欧洲能见度大幅窜升,试图正面迎战LG及三星品牌,令业界及评委会印象深刻。因此,今年明基的品牌价值涨幅也是最高,达到了35%!

    以“捷安特”品牌享誉全球的巨大机械尽管名词有所下降,但是评委会依然评价甚高,认为其不再只是制造精良的经济自行车,而是制造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这种导向为巨大机械赢得了高分。
 
    趋势、华硕、宏基,稳坐前三甲!

    以目前的综合实力来看,似乎在近一两年内这种前三甲的排名情况不太会改变,这也符合目前的产业结构。
趋势代表着华人高科技的未来,软体其实是华人高科技领域寻求突破的希望,与硬体相比,这个领域的条条框框显得要少许多,因此更有机会打破垄断出奇制胜。

    华硕代表了零组件厂商向垂直整合型厂商转变的成功者,由主机板之王到笔记本巨头、手机巨头、当然还有未来“显卡之王、光存储之王”的头衔等待着它。

    宏基代表了什么?想必不需要我们多说,那是华人品牌电脑的先河,那也是当年在国际市场上可以为华人发声的唯一电脑品牌。它的持续存在及发展,再次说明施振荣先生“坚持赔钱养品牌”的伟大与前瞻。
 
    台积电、鸿海的品牌价值还未得到肯定?

    奇怪吗?去年我们就想问这个问题了!如果说台积电没有进榜也许是因为大股东有海外成分的话,那么,鸿海的出局就有点不太符合情理了。难道,鸿海及富士康的品牌还不够响亮?产品的品牌是品牌,专业的制造当然也是品牌,提到晶圆厂谁不知道台积电?提到OEM谁不知道鸿海富士康?

    我们颇为迷惑不解,在自我寻求答案的同时,也希望得到更多资深业者的帮助。

                                                                   (来源:李易 原创-IT)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