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品牌需要个性化
〖2004-9-24 14:3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金融时报消息:
企业的有形商品一般都有自己的名称品牌。如服装的“金利来”,家电的“海尔”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企业营销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更是一种品牌。金融服务亦有趋同性,因此,金融新品的推出如婴儿的降临,给它起一个简洁、动听、亲切而又易记的名字,也是反映一个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底蕴。
香港银行就很善于给其产品取芳名。如存款业务有“十存十美”、“点滴成金”等;贷款业务有“逸之财”、“宝安居”等;理财业务有“智财通”、“理财通”等。既通俗易懂,又给人以启迪。在国内,一些金融品牌也如雨后春笋,如建行的“乐得家”、中行的“外汇宝”、上海银行的“好当家”等等。这些琅琅上口的名字,与金融新品相得益彰,使金融新品成为了“知名产品”.为了更好地树立和保护自身的品牌,有的银行还将名称进行了商标注册,如建行的“乐当家”、招行的“一卡通”等均于取得了商标注册,使银行间的雷同业务有了鲜明的标志识别,向知名品牌的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金融品牌的创新已成为各大银行的“特色菜”,银行的经营已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演变,如何开发出“投其所好”的金融新品,更是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体。纵观各家银行的言行,往往只是业务的泛泛介绍,缺乏独到的创意,从而导致对市民的吸引力、亲和力不足。由于金融业务品牌意识不强,目前银行产品与服务的个性化名称仍然屈指可数,而注册商标更是寥寥无几,当然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银行对品牌的塑造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差异、有标识的精品服务有待更多地开发。在目前,还需进一步借鉴工商企业的营销技巧,提高金融营销水平,赋予金融产品与服务以更多的个性化,从而涌现出一大批的“名牌”,在品牌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信赖。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