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特产注册商标 乌市农民市场增收

〖2004-9-7 16:2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乌鲁木齐晚报消息:



   
    乌洽会在13年中大踏步成长,品牌在13年中大幅度增多。如今,红辣椒、野玫瑰、甜玉米等新疆土特产也从以往的散装零售,穿上了商标“外衣”。商标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名字,还有农民渐渐鼓起的钱袋,商家不断扩大的市场。 
 
    本届乌洽会,摆在焉耆展位上的红辣椒、白瓜子换了“身份”,以往这些没“名分”的农副产品,这回都穿上商标“外衣”。 谈起这一变化,焉耆回族自治县副县长吴承凯说:“焉耆的大白瓜子、红辣椒都是新疆优质名牌农产品,可前几年,每公斤焉耆大白瓜子只卖1元多,红辣椒只卖两三元。参加了这么多届乌洽会,我们确信注册商标是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必走之路。”吴承凯说,2002年焉耆红辣椒、大白瓜子获得了开运牌商品商标,2003年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 

    “注册商标后得到最大实惠的是农牧民。如今的焉耆开运牌大白瓜子每公斤可卖3元多,色素红辣椒今年每公斤已经卖到5元多,比两年前番了一倍。”产品能卖上好价钱,农民种植积极性也高,现如今的红辣椒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已具备建立红辣椒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规模;大白瓜子种植面积达到3万余亩,已形成了焉耆大白瓜子生产基地的规模。2003年焉耆县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到3910元,是1994年的3.67倍。 
    对于商标带来的效应,新疆和田阳光沙漠玫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苏汉伟说得更为直接:“我们今年注册的两个商标带来的是内地市场和良好的信誉、长期的定单。” 
    和田沙漠中的玫瑰被这家民营企业注册了“阳光沙漠”、“沙漠香魂”两个商标,苏汉伟骄傲地告诉记者,他们的玫瑰有商标、卫生许可证、无公害产品标识,和一般的散玫瑰相比,这些都是优势。 

    散玫瑰的出售实际是在出售原材料,内地商家购得后经过包装,甚至返销回新疆。而注册商标后的产品价格相应有了提升,更主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说到这里,苏汉伟会心一笑:“这次乌洽会,我们已确定了乌鲁木齐地区的经销商,如果像其他的散玫瑰一样没有商标、没有名字,我们如何能开拓出市场?” 

    参会“元老”
 
    石河子琳屏裘皮厂的技术厂长李志刚胸前挂着一沓乌洽会代表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数了数一共13张。李志刚自豪地说:“我已连续参加13届乌洽会了,也算是乌洽会的元老了。”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李志刚从1992年首届乌洽会开始,就带着自己的产品走进乌洽会。李志刚说通过乌洽会,企业的发展空间扩大了。1995年第一次签订了裘皮产品出口合同。目前,琳屏裘皮厂生产的产品已有3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在韩国、日本、中亚五国等国外市场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内市场都打开了销路。4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