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白猫:名不副实的猫

〖2009-12-30 8:5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皓月
 


    白猫非猫

    代码600633的上市公司最早并不是白猫,而是双鹿,全称上海双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在沪市上市的老牌本地股,双鹿在1993年初就成为了中国上市公司中的一员,主要经营家用电冰箱、冰柜、商用冰柜、冷藏陈列柜等。到1998年,因连续亏损,公司被实施特别处理,带上了ST帽子,在1999年又升级为PT帽子。

    此时,白猫来到了双鹿身边。1998年11月,※ST双鹿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双联联社(持※ST双鹿44.48%股份)被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兼并,上海白猫(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ST双鹿44.48%的股份。2001年6月,双鹿的资产、负债与白猫集团下属子公司——上海牙膏厂的资产、负债进行整体资产置换,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2001年8月23日,双鹿股份更名为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4月18日恢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在当时,白猫的重组直接避免了双鹿的退市,有媒体将之称为“义举”。其实回头来看,这背后有着较重的行政命令色彩。

    2001年重组更名以后,白猫股份的主体资产来自上海牙膏厂。据公司网站介绍,上海牙膏厂的前身中国化学工业社始建于1912年,至今的90余年里,上海牙膏厂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牙膏发展史上的第一:第一支国产牙膏,第一支国产药物型牙膏,第一支国产生物型牙膏,第一条软管生产自动流水线,第一台牙膏自动包装机……“中华”、“美加净”、“上海”、“留兰香”、“白玉”等品牌均属上海牙膏厂所有。

    有趣的是,白猫股份旗下并没有主力产品以“白猫”为名,当前市场上“白猫”品牌的洗涤剂用品出自白猫集团持有股权的另一家企业——和黄白猫,而和黄白猫的大股东就是李嘉诚的和记黄埔。

    消费者和部分媒体总是很难分清上市公司和白猫品牌的关系,经常有媒体在报道白猫股份时,文章旁边赫然配上了白猫洗洁精的图片。2008年4月,和记黄埔和白猫集团决定向和黄白猫增资10亿元,导致白猫股份涨停。今年3月,白猫股份被上交所实施暂停上市风险提示,和黄白猫不胜多方的骚扰,在网站首页声明《“和黄白猫”与“白猫股份”不能混为一谈》。

    上市公司之所以名为白猫股份,只是在当时重组后“子随父姓”,沿用了大股东白猫集团的名字。如果当初以自身资产为名,简称“上海牙膏”,估计就不会有后来这么多的误会了。

    白猫脱壳

    装入600633之壳的上海牙膏厂在8年后的今天,又将走出壳外。如果不这样做,退市风险将再次降临到公司头上。

    有资料显示,在改制为上市公司前,上海牙膏厂每年利润都超过千万,2001年和2002年也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从2003年开始,进入白猫股份的牙膏主营业务开始下滑,2004年白猫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80%多,公司逐渐丧失了高利润率的牙膏产品的市场份额,主营业务江河日下。

    是竞争激烈,是经营不善,还是另有原因?至今,没人能给出很有说服力的解释。2004年9月,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曾对白猫股份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指出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关联交易方面存在问题。到了2005年4月,传出大股东白猫集团将出让所持白猫股份股权,这一传言后被大股东方面证实。

    ※ST白猫现任第一大股东新洲集团的入主发端于2005年8月18日。是日,白猫集团与浙江民营企业新洲集团签订股份转让协议,将所持白猫股份44.48%股权中的29.99%以每股1.638元的价格转让给新洲集团。根据双方当时签订的协议,白猫股份重组方案包括股份转让、董事会重组和资产重组三项主要内容。 

    2006年4月21日,白猫股份公告称股份转让已完成过户。随后,公司进行了股改。不过,计划中的资产重组却一拖就是三年。今年9月,新洲集团董事长傅建中对媒体大叹苦经。几年来,二股东白猫集团的主管方,从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到上海电气9.43 0.11%集团再到上海徐汇区国资委,其间还经历了上海社保案风暴,大大增加了重组审批的时间成本,阻碍了重组进度。

    2008年上半年,新洲集团与白猫集团曾签订《框架协议》和《补充协议》,拟以两个房地产公司的股权与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整体置换。但后来由于拟置入的哈尔滨项目发生了土地归属界定问题,拟置入的北京项目发生了工程款纠纷诉讼问题,最终放弃。

    2007和2008年连续亏损两年后,留给白猫的“保牌”时间已经不多。今年9月,在停牌一个月之后,※ST白猫公布了最新的重组预案。新洲集团拟以福民商厦一期的商业地产置换※ST白猫原资产,公司主业将由牙膏等日用化学品的生产销售变更为商业物业的租赁经营。在置换方案中,各方约定“人随资产走”,也就是说,假如重组成功,与日化相关的资产将不再和上市公司有关系。

    方案一出,因低于市场预期,公司股价遭遇了“见光死”。至今,对于该重组方案的争议仍未能止歇。争议的焦点,一是对各项资产的价值评估是否公允,再就是,“脱壳”之后,※ST白猫曾拥有的多个品牌将去向何方。

    名牌之争

    ※ST白猫9月30日的一则公告显示,公司的无形资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华”牙膏商标许可使用费;二是公司其他商标的内在价值。

    公司无形资产评估值合计为1.39亿元。白猫股份董事长马立行事后透露,租赁给联合利华使用的“中华”牙膏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经估算为1.33亿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白猫股份净资产评估值为3.09亿元。显然,经评估,“中华”的品牌价值占去了公司无形资产中的绝大部分,并占到公司净资产的四成以上。去年年报显示,联合利华付出的租赁费高达2607.3万元,是※ST白猫的主要收入来源。

    ※ST白猫董秘丁一新表示,按照股东大会已经通过的重组方案,“中华”牙膏品牌的归属已经明确,将归于新洲集团的子公司仁众投资。不过,市场始终有疑虑,缺乏日化行业经营经验的仁众投资会是“中华”等品牌的最终归属吗?

    有人为“中华”品牌猜测出几条线路,分别称为“黑猫”、“黄猫”、“白猫”,甚至还有“波斯猫”。“黑猫”指的是民营企业新洲集团,“黄猫”指港资企业和黄白猫,“白猫”指的是白猫集团一类的国企或者国资部门,“波斯猫”可能指的是联合利华等外资企业。

    1994年,联合利华开始租赁使用“中华”牙膏品牌,15年后,“中华”依然是牙膏市场的领导品牌之一,同时也成为联合利华在中国目前唯一的牙膏品牌。联合利华方面称,为了“中华”,联合利华让自有品牌“洁诺”退出了中国市场,将另一品牌“皓清”转为中华牙膏的子品牌。又有说法指,联合利华每年花在“中华”牙膏上的广告费上亿。假如“中华”品牌易主到仁众投资,联合利华是向仁众投资交租呢,还是有机会发起对品牌的收购?据悉,联合利华签订的“永久租赁”合同是10年一续,下一次将在2014年。

    市场猜测的另一种可能性与和记黄埔有关。2006年,白猫集团与和记黄埔以20%和80%的比例合资成立了和黄白猫。2008年4月,股东决定向和黄白猫增资10亿元,和记黄埔出资8亿元,白猫集团将“白猫”品牌作价2亿元转入和黄白猫。和黄白猫初期也处于亏损状态,但今年已宣布扭亏为盈,并正式签约成为上海世博会清洁洗涤用品行业项目赞助商。和黄与白猫的合作会继续在品牌方面拓展吗? 

    新洲集团董事长傅建中在※ST白猫临时股东大会间隙曾向记者透露,完成资产置换后,新洲集团下一步棋是将这部分日化资产再卖给白猫集团,获得白猫集团约3亿元的现金。傅建中表示,虽然在转手过程中,“中华”牙膏品牌一度将属于新洲集团,但新洲无意谈商标问题,将原封不动地把所有资产交给白猫集团,品牌去向还是由白猫集团说了算。

    ※ST白猫旗下的另一牙膏品牌“美加净”的去向也引起不少关注。资料显示,“美加净”品牌创建于1962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美加净”品牌归属四个不同的企业,分别生产洗衣粉、牙膏、香皂和化妆品,每一个企业只能生产特定的美加净产品,不能跨类运作。目前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美加净”产品无疑是上海家化33.61 0.93%(600315)生产的护肤品。美加净品牌会向上海家化集中吗?上海家化方面曾对媒体表达过类似的愿望,愿望能否变成现实,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某家网站的股吧里,一位自称※ST白猫(600633)投资者的网友说:“白猫让我亏了钱,我要发动亲朋好友抵制白猫,不用白猫洗衣粉,不用白猫洗洁精!”

    假如这位网友说到做到,那么,远在香港的李嘉诚要叹一口气了。白猫洗涤剂产品出自李嘉诚旗下的合资企业,和※ST白猫并没有直接关系。板子打在它身上,实在有点冤枉。

    两个月前,※ST白猫重组方案经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重组方案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对于※ST白猫的重组,两个月来,各种“民间解读”层出不穷;对于※ST白猫旗下著名品牌的归属,更产生了“黑猫、黄猫”等猜测。不了解内情的人看到这样的评论,还真是摸不着头脑。

    这家公司为何形象如此复杂?到2010年,它将去向何方,并将引起哪些市场话题呢?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