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福明讲述济南烟标的故事
〖2004-8-2 14:00: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
齐鲁晚报消息:
郑福明的烟标收藏说起来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
十多年以前,郑福明开始了以济南卷烟商标为专题的收藏。多年的执着与寻觅,换来的则是藏品的日渐丰富。目前在他的收藏品里,不仅可以看到济南最早的机制烟标(东裕隆公司),更多看到的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有名与无名的烟草企业(含手工作坊)的烟标品牌。而解放后各时期的藏品则更如繁花似锦,绚烂夺目。
对于烟标收藏,郑福明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烟标收藏不仅仅是追求珍、奇、罕,更主要的是在于发现某些烟标的内在价值。1993年,郑福明在市场上高价购买了一枚济南“恒兴泰”烟厂的“交通”牌烟标。很多人说不值,实际上这个价格在今天来说也属高价烟标。他虽然也觉得钱确实花得有些冤枉,但也实属无奈——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可遇不可求。烟标的底部盖有半枚蓝色印章,极粗糙。拿来放大镜看,尚能辨出“山东省税”四字。起初以为是随意盖上的,直到有一天,他翻阅了“济南工商史料”上对济南早期卷烟业的介绍,才觉得这枚烟标非同寻常。1945年,抗战胜利后,市场状况极不稳定,接收人员更是贪得无厌,巧取豪夺。当时的香烟是必须完税方可出厂。但驻厂的税务人员私下另刻一枚税局印章,给厂内尚未完税的香烟盖章出厂,这一部分他可不报税局,将税款装入腰包。这半枚税章就是这样留下来的。因此,这枚烟标可以说是见证了旧济南的一股税制丑闻。有了这半枚税章,烟标的价值自然就非同一般了。
与此相反,郑福明收集的另外一枚烟标则颇有意趣。这是一枚反印的烟标,当时郑福明是将其作为废标剔出来不要的,临了在交款易标时,摊主硬塞在他手上:“凑个数,随便给两个吧,我留下一张半张也没用。”这枚几乎是白送的烟标回来后就被他随手夹在一本书里,扔在了某个角落。几年后在一期《收藏文选》上读到一篇反印烟标的介绍,作者自称集标“三十多年从未见过反印的烟标,估计是印刷时机械故障造成的废品”,而随后的一期文选上有人答疑,反印标,实为解放前后烟厂的“打样标”,是印刷厂反印一部分作为样张供烟厂选择;当时的烟盒未经包装是严禁外流的,以防假冒,故而反印。原来这是一张打样标。于是,郑福明又急忙翻箱倒柜地折腾了一个上午,终于将这枚“新兰”烟标翻了出来,一张原来以为是废品的烟标,竟也代表了一个时期商标拥有人的商标意识。他很仔细地将这枚烟标套袋装封,收藏了起来。
此后,郑福明对于烟标的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将收藏心得发表于各大报刊。郑福明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自己收集的济南烟标结集出版,向更多的人展示济南卷烟工业的发展历史。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