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tp#东南早报消息:
日前,“惠尔康”的商标纠纷,引起了媒体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详细报道请查阅本网7月18日新闻)。实际上,厦门除了“惠尔康”外,还有不少知名商标也遭遇了“狙击”,软资产的严重流失令人担忧。近日,早报采写了一组厦门商标纠纷及被抢注的案例,并请品牌专家温魁振点评,希望能对企业家有所启发,更好地保护商标。
商标保护意识差软资产流失严重
案例1——厦门豪享来郑州成被告
2004年年初,因为商标的绿黄白这三种颜色的使用,河南洛阳市客香来餐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客香来)认为厦门豪享来餐饮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享来)侵犯了自己的商标专用权,把对方告上了法庭,索赔经济损失50万元,并要求立即停止侵害其商标专用权。
据郑州媒体报道,客香来和豪享来在服务招牌、餐具等装饰、装潢上使用相同的图形、颜色组合,消费者对两家公司的餐厅难以辨别,纠纷由此而来。2004年3月12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原告洛阳客香来诉称,公司是在1999年成立,2001年9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2002年12月获得了绿、黄、白三色相间与文字“客香来”搭配的注册商标,证书号为1979975,核定使用的服务项目为第42类的“备办宴席、餐馆、酒吧、快餐馆”等。从“客香来”商标注册之日起,厦门豪享来在郑州市的7家分店以及在平顶山、许昌的两家分店,均在其服务招牌、餐具等装饰、装潢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图形、颜色组合(绿、黄、白相间),构成对原告的商标专用权的侵犯,请求判令厦门豪享来赔偿其经济损失50万元,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被告厦门豪享来辩称,早在1993年他们公司的名字就叫“豪享来”,并且在成立之初就在门头上使用以牛头图形为主体,绿、黄、白三色背景烘托的图案,况且自己的文字“豪享来”是店面的显著部分,绿、黄、白三色背景是装饰装潢,是店家在门头上常用的颜色组合,一般普通消费者不会产生混淆和误认。被告当庭也出示了自己在2003年国家工商局获得注册的“豪享来”字体商标,并称已向国家商标局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原告第1979975号商标的申请。
对厦门豪享来当庭提交的“豪享来”三字注册商标一事,洛阳客香来总经理王坤山表示,开庭前原被告交换证据时,被告没有出示该注册商标,而且他认为“豪享来”三字中的“享”字与“客香来”中的“香”字发音相似,“来”字相同,且都用于中西餐厅连锁店,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混淆和误认,当庭表示也要向国家商标局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被告的“豪享来”商标。
据某律师介绍,一般的商标纠纷主要是文字和图案。2001年12月份,国家商标局下文正式规定商标注册时可以指定颜色。到目前为止,这是河南第一例关于颜色商标的案件。
据了解,法庭当天未对此案作出当庭宣判,目前仍在审理中。
○专家点评:
厦门豪享来公司在郑州成为被告,从根本上讲仍然是对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相比之下,洛阳客香来公司将“绿、黄、白”三色相间与文字“客香来”搭配进行注册,显得高明。企业不仅要注册商标的图形、中英文,还要根据企业的需要请相关专业人士判定是否需要将店堂装修、产品包装等进行专利注册申请保护,以免不测。
案例2 ——东家泪别“优佳丽”
厦门市优佳丽服饰公司是厦门服装业的佼佼者,旗下品牌“黎姿”荣登“2003年厦门十大服饰品牌”榜首。
据优佳丽服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原来的商标是“优佳丽”,经过几年的发展,荣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第十名,是当时福建省最著名的女装品牌。由于只注重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忽视了商标的保护,没有及时到有关部门注册商标。结果,“优佳丽”被人抢注成功。优佳丽服饰公司只好泪别辛苦打造出来的知名商标,另起炉灶,用了数年时间,花费了几百万元,才打响新商标“黎姿”。
○专家点评:
“优佳丽”服饰曾荣膺中国女装品牌第十名,准确地讲,应该是当年销售额全国第十名,而不是品牌第十名。销售额是一个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全部,而品牌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体现,紧密连接着企业、消费者和产品。因此,优佳丽在特定历史时期取得骄人的销售业绩,并不等于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取得了同等的业绩。一个仅仅注重销售业绩的企业,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就不足为奇了,好在优佳丽公司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犹未晚。
案例3 ——巨资买回被抢注商标
1999年6月成立的厦门圣达威服饰有限公司,2003年荣获“厦门市十大服饰品牌”。公司成立之初,圣达威服饰公司董事长章爱民就确立了品牌经营的战略,迅速崛起,成为全国二三级市场的男装主导品牌。
商标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董事长章爱民向媒体透露,圣达威服饰公司到有关部门注册商标遇到了挫折:“圣达威”中文名称被深圳一家企业抢先注册了。无奈之下,章爱民先后注册了十几个商标,但是消费者最认可的还是“圣达威”。为了“圣达威”这一品牌商标的完整性,他先后跑了十多次深圳,找到了虽然注册中文“圣达威”但一直未使用此商标的企业协商转让事宜。经过努力,2002年,章爱民花费了几十万元的代价,总算使“圣达威”商标完璧归赵。
○专家点评:
准确地说,圣达威商标并不是被抢注,而是一种无意行为。深圳高威达公司申请注册圣达威商标仅比厦门圣达威公司早了两个月,而国家商标局受理后,理论上要5个月后才发布公告,而实际上往往要8个多月,甚至一年,因此,商标检索有一个时间上的盲区,事情就是这样巧合。厦门圣达威公司果断决定将知识产权问题理顺,故数次南下深圳,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厦门圣达威公司还根据公司品牌规划,在未来可能延伸的8个类别进行注册保护,并加注了“圣人威”、“圣天威”等商标进行防御性保护。
要把知识产权纳入品牌战略(温魁振回顾惠尔康事件 )
厦门惠尔康公司在企业成立伊始,就没有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起高度重视,忽视了商标是品牌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才在后来的企业经营中给别人可乘之机,种下了祸根。一支优秀的球队,应该是攻守平衡的球队;一家成功的企业,也应该是能攻善守的企业。惠尔康公司十几年来,从一家小企业发展为现在年产值8亿元的中型企业,攻城掠地,屡获佳绩,但在知识产权上摔了个大跟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殊不知,花几千元去国家商标局将自己的商标、字号去检索、注册,就是市场防御的基础和第一步。如果说企业是一座城市,那么知识产权就是一道防御的城墙。必须说明的是,将商标在企业经营的相应类别登记注册是远远不够的,例如一家经营男装的企业,从品牌战略的角度考虑,就不仅仅在25类(服饰)注册,更应该把18类(包袋)、3类(化妆品)纳入注册的范围,甚至香烟、酒等领域,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很可能进行品牌延伸。因此,企业在创业伊始,就应该把知识产权纳入到品牌战略规划中。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今天多花了一点钱,明天就省了很多钱。
企业应警惕 “软资产”流失
市场经济时代,品牌和人才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但在许多企业家眼里,只有设备、房产、汽车、产品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资产,而对品牌、人才、专利等软资产重视不够,流失严重。最明显的便是企业商标被恶意抢注或者产生纠纷,官司一打就是数年。
数百名企业家中,绝大多数企业家关心的是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说白了就是怎么多赚钱,而对品牌、人才、专利等软资产视而不见,就连少部分主张品牌经营的企业家,对商标也是重视不够。等到企业做大,口袋鼓起来时,才发现自己辛苦打造出来的知名品牌(商标),已经被“有心人”探入囊中,后悔莫及。
实际上,软资产包含品牌(商标)、专利、人才等隐形资产,是企业最核心最有价值的资产,但在许多企业家的眼里,这部分资产远远不及设备、厂房、汽车等有形资产重要。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前总裁曾经说过,就算公司的店面全部毁灭,只要拥有“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商标),他有信心再造辉煌。而中国的企业家有这种底气吗?当他们失去了厂房、设备、产品等硬资产,还剩下了什么?
厦门惠尔康公司法律部负责人得知“惠尔康”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时,感叹道:“惠尔康”商标争夺案可以说是中国商标保护的教科书,其他企业可以从中学到太多的东西。
企业一旦遭遇商标狙击,无论是花费巨资回购,还是通过赢得官司使商标完璧归赵,都损失惨重,其成本远远比注册一个商标高出许多。特别是打官司,对争夺商标的双方而言,是“双输”局面。
因此,企业在低头拉车时,别忘了抬头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