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叫得响的品牌 罗田板栗遭遇商标之痛的启示
〖2009-3-24 14:4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新华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潇湘
    近年来,作为湖北省罗田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罗田板栗基本形成“乡乡镇镇有基地、村村组组有栗场、家家户户有栗园”的产业格局。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最重要的是在商标中丢失了“罗田”这一亮点,直接影响了罗田板栗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关专家表示,当务之急是尽快树立品牌形象,走精品战略之路,否则将直接影响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得天独厚的特产资源 
    近年来,罗田县大做板栗文章,把板栗作为山区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最主要途径,引导板栗产业朝区域化、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闯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兴栗富民强县”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目前,罗田板栗总产量突破4000万斤,一跃成为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全县板栗栽培总面积发展到65万亩,板栗常年产量达到5000万斤,板栗系列总产值3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产值的8%,占农业总产值33.11%;全县人平板栗收入500多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24.5%;板栗成为全县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为提高板栗的质量和产量,罗田县对板栗罐头、板栗脯、板栗蜜饯等板栗产品深加工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还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板栗专家和科研院所组织板栗科技攻关,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减雄技术”“低产栗园改造技术”和“矮密早丰栽培技术”等17项板栗攻关课题,共取得11项科研成果。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板栗科技推广。并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考察板栗产业发展情况,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外板栗专家也曾20多次到罗田县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日本政府还派出协力队员来罗田县合作开发板栗加工技术。 
    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使罗田板栗在全国打响了名气,如“六月暴”“大果中迟栗”“羊毛栗”等8个主要品种被评为国家、省级优良品种。罗田板栗也有很大一部分出口。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不远万里来罗田考察后认为,罗田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并积极介绍美国企业界人士来中国罗田开发板栗系列产品。日本将罗田板栗进口后进行加工处理,制成风味独特板栗食品,并称之为“人参果”。 
    ——产业形势大好却遭遇商标之痛 
    随着人类消费观念的变化,天然食品、绿色食品、环保食品越来越受欢迎。板栗是天然、绿色和环保产品,再加之现代科技的发展,加工和储藏能力的加强,使罗田板栗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罗田板栗面临绝佳的发展良机。 
    实际上,罗田近年出售的板栗少有叫得响的品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商标中丢失了“罗田”这一亮点。不仅埋没了罗田品牌,还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少数商人将外地板栗运到罗田,冒充罗田板栗出售,滥竽充数。去年板栗上市的季节,武汉超市几乎见不到罗田板栗的身影。据武汉某超市的买手告诉记者,该超市曾到全国板栗之乡罗田县,采购了一批正宗罗田板栗,超市售价约在2.8元/500克左右,当天就销售了6万元。谁知,第二天,超市的板栗就走势缓慢,一打听,才知道,毗邻的一家超市,也打出罗田板栗的招牌,但价格仅为1.9元/500克。这位买手告诉记者,他们卖的根本不是上等的罗田板栗,而是来自山东等地的普通板栗。 
    “有商标做保护,正宗的罗田板栗就没那么容易被冒充了。”申请注册了“罗田红”商标的一位大学生表示,他要用注册商标来为家乡的特产——“罗田板栗”正名。他介绍说,罗田板栗出名后,山东等地的商贩频将外地板栗运到罗田来冒充正宗“罗田板栗”出售,以致罗田人在本地难买到罗田板栗。 
    湖北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商标问题”已是罗田板栗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罗田板栗虽然在国际国内影响很大,但是,实际的生产经营状况却令人担忧。罗田是全国的“板栗之乡”,名声在外。罗田板栗甲天下。罗田打响了板栗,板栗叫响了罗田。知道罗田的人,没有不知道板栗的,知道板栗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罗田的。近年,罗田出售的板栗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商标中丢失了“罗田”这个重要的“亮点”。据了解,罗田县还没有发现申报任何带有“罗田”字样的板栗商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控制了这个商标,谁就控制了罗田板栗这个地方品牌。 
    从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看,如不解决,势必在罗田板栗产业发展中起负面作用。可以说,一个没有商标的产品,就像没有姓名的伟人,无论品质多好,发展都会受限。 
    ——商标之痛如何解? 
    据记者了解,罗田板栗品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商标意识、品牌意识欠缺,政府措施不得力。 
    从客观原因来看,一方面商标申请有难度。按照法律规定,普通商标不能使用“罗田”二字,而证明商标申报要求又特别严格。并且一个商标从申请到批准要几年时间。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外地经营者,要把罗田板栗运到本地“换装”,当成自己生产的板栗卖。据了解,有一些外地板栗经销商在罗田收购板栗时,就直接将收购的鲜板栗装入印有“江西板栗”的大麻袋。就这样,上等的布料,最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这些商人恰恰希望罗田板栗没有“罗田”字样的商标。 
    从主观原因来看,是当地经营者商标意识比较淡薄,品牌观念不强。据对鲜板栗市场的观察,无论是农民还是商贩,有很大一部分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缺点。政府作为市场主体的服务者,对市场主体的商标和品牌意识一直在是引导和帮助,并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大多数板栗的生产者,经营者对申报商标积极性并不高,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个县生产、经销鲜板栗的企业不在少数,而申请商标的没有几家,对申请“外包装专利”的企业更是为数不多。有少数已持有或已申报鲜板栗商标的经销商,对附着商标的产品的质量要求也没有特别的讲究,与非品牌产品无异。他们只是印制一批带有商标标识的包装盒,放在商店里,谁想用就卖给谁,一个包装盒赚几毛钱。与其说是创品牌,不如说是做“包装盒”生意。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只是将商标工作的重要性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将商标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有的制定了相关措施,但没有执行到位。一些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作风不深入,指导不及时、不具体,职能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湖北一些知名地域产品也存在与罗田板栗类似的问题。近年来,全国每年有60万人申请商标,是前几年年均数的10倍。由于申报量大,国家商标局审查不过来,商标的审批期由一年延长到三年。为了发挥商标作用,国家根据商品的知名度将商标分为三个等级:在地区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命名为“知名商标”;在全省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命名为“著名商标”;在全国范围内有知名度的,命名为“驰名商标”。从市场运行来看,在市场上份额占有率高的产品,或者有竞争优势的服务都是靠商标取胜的。 
    湖北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产品品牌的创立,并非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同时还需要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罗田板栗的实际情况,在目前的情况下,要打响品牌,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在“无名”英雄中塑造“有名”英雄,打响罗田品牌。尽可能用“罗田”二字做板栗的商标,可直接反映板栗产品的产地,使消费者一目了然。 
    二是由“产量增收”转向“质量增收”,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板栗季节性强,收获时间集中,运输保管有困难,再加上竞争激烈,农民收获后往往急于出手,不得不整体贱卖,价格上不去,以致丰产不丰收。成为精品后,销售价高了,收购价格可以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收购前,将一些筛选、分类、去壳等简单的粗加工交给农民完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商标战略中的主体作用。让企业树立强烈的商标意识,运用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商标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将其纳入企业产权管理的范畴,对商标的设计、申请、注册、印制、使用、变更、转让、许可等工作加强管理,严格规范;加强商标自我保护意识,维护合法权益。充分挖掘商标潜质,有效利用商标价值。 
    此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商标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措施,鼓励商标快速发展。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企业在贷款、科研项目方面给予重点支扶。(记者廖君 皮曙初)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