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业周刊》摘掉“模仿者”帽子 中国大步转型
〖2009-3-11 23:3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法制晚报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白兔
    美国《商业周刊》最新文章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巨大进步让世界刮目相看
    摘掉“模仿者”帽子中国大步转型 
    长期以来被西方指责为热衷模仿而缺乏创新的中国,现在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让世界刮目相看。
    美国《商业周刊》10日发表文章称,一向以制造业中心闻名的中国,已经展现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巨大进步,而这种进步对于中国日后更蓬勃的发展将是至关重要的。
    时代背景
    曾被边缘化如今重回舞台中心
    文章中称,过去30年的改革,成功地把曾经被世界边缘化的中国带回了国际舞台的中心。在过去两年内,中国为全球GDP净增长的贡献超过了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潮中,中国仍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少数几个主要经济体之一。
    尽管如此,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也难免受伤。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在中国日渐凸显,一个重要的问题便是中国将如何从一个制造中心转变为创新中心。中国要想保持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这一转型十分关键,这也将是中国实现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潜力的中心议题。
    当然,一些体制上的问题仍然对中国创新力的发展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主要的问题包括,强调死记硬背而不是创造性应用的教育体系以及有碍个性发展的等级文明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时间。
    最新数据
    中国专利注册数名列全球第一
    关于中国是否有足够的创新力,一个最保守的计量方法是由美国专利和商标管理局(USPTO)核准的专利数。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7年间,USPTO核准的中国自有商标数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
    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这样的速度,到2020年,中国持有的注册商标数将比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加在一起的数量还多。
    此外汤森路透集团最近发布了一份有关绿色科技发展状况的报告,里面的数据同样令人鼓舞。2006年至2008年间,在风力、太阳能以及海洋能源的开发运用方面,中国提交的专利注册数名列全球第一,把日本、美国和德国甩在了后面。
    公司个例
    比亚迪公司获得巴菲特青睐
    说起科技,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当数中国传奇般的太空计划。
    美国人的经验显示,当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是新科技发展的一大源泉,这些科技日后大多实现了商业应用。
    再如由中国自己研发的第三代无线通讯标准TD-SCDMA,已经由中国移动推向市场。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比亚迪公司。
    这家来自中国的全球领先的锂电池制造商吸引了股神巴菲特2.3亿美元的投资,并且成为全球首家推出插入式混合动力车的公司。
    前景分析
    创新动力十足中国有理由乐观
    展望未来,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和推进创新动力的意图十分明显。根据已经公布的十一五计划,研发性投入占GDP的比率将由2005年的1.3%提高到2.5%。
    而这些公司的管理者中,拥有西方教育背景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同样重要的是,中国各级政府和法院终于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
    不管怎样,人们还是有乐观的理由:记住,正是这样的一个文明给世界带来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