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昨夜星光微闪烁

〖2004-7-15 15:2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经济导报消息:




  提起我国钟表业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北极星”。可是,如今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牌企业,国内同行业中惟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著名品牌,在经历了数度辉煌后,却正负重前行,处于发展的低潮期,承受着企业转型、改制带来的阵痛。

  “恒定的质量以及品牌美誉度将是北极星凤凰涅寻求再生的法宝。北极星一定能再次腾飞!”日前,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乔乃琛信心十足地说。

  短缺时代市场受宠
  烟台钟表业创建于20世纪初期。1915年7月,实业家李东山在烟台创办宝时造钟厂,生产出第一批机械摆钟,注册商标为“宝”字,开我国现代制钟业的先河。这个宝时造钟厂就是北极星的前身之一。宝时造钟厂成立后,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扩大规模、降低价格等手段逐渐打开了市场,打破了当时国内钟表市场完全被洋货占领的格局。
1956年,烟台市幸存的三家钟表企业合并为公私合营烟台造钟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8年,烟台钟表恢复了中断20年的外贸出口,鉴于“宝”字商标不易被外国消费者接受,造钟厂重新设计了“北极星”商标,1959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正式启用于国际国内市场。

  据乔乃琛介绍,“文革”结束后,北极星迎来了真正的发展黄金期。在1979年9月我国首次举行的全国产品质量评选中,北极星木钟以最高分居全国同类产品之冠,荣获国家颁发的优质产品银质奖,并荣获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等称号,一时风光无限。1988年,在泰安全国钟表订货会上,北极星拿到了100万只的订货单,当年北极星销售收入达3.7亿元,稳居同行业霸主地位,走上了巅峰。

  观念落伍错失发展良机
  1987年4月,烟台市政府批准,以烟台钟表工业公司所辖的企业为主体,组建烟台北极星钟表(集团)公司。由于公司推行了钟表产品的统一营销,在开拓国内外市场、宣传“北极星”品牌方面做了大量有效工作,“北极星”钟表在国内多个省市区建立了营销网络,其销售量、市场占有率一度居同行业首位。1988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7000万元,利税5280万元。但后来因其内部体制不顺,企业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竞争,于1990年停止统一营销。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随着国外钟表业涌进和国内非公有制钟表业崛起,市场竞争就已日趋激烈。“虽然在1991年的首届中国驰名商标评比中,‘北极星’当选为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一,并于同年获得进出口自营权,但由于其国有企业共有的体制僵化、包袱沉重、人员众多等劣势和弊端,北极星集团各企业先后出现了开工不足、资金紧缺、产品积压等状况。”乔乃琛说。接着,1992年集团开始出现整体亏损,效益逐年下滑,北极星开始走下坡路。到2000年底,北极星前进的步伐基本停滞,一些企业相继停产破产,其它十几家配套企业也大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并背负上7.5亿元的巨额债务。
  北极星有关负责人坦言,企业式微的原因,总结起来涉及方方面面。但是北极星人更愿意把企业走上下坡路归因于“国有企业共有的体制僵化等劣势和弊端”。体制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的弊端,其实在北极星还处于上升的时期就已经凸显。由于不能把握当时钟表业发展的石英化、电子化的潮流,在1986年6月济南举行的全国钟表订货会上,北极星只推出了几种花色的石英钟,最终只拿到了2万只定单。虽然后来北极星有意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障碍,使得它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再丧失发展机遇。
  另外,“国有企业”的名号也增加了北极星的“发展成本”。由于效益好,在烟台,很多人都以在北极星就业为荣,因此,北极星的富余人员越来越多。到了2000年12月末,北极星仍有员工10454人,其中退休职工2514人,下岗职工3198人。过多的人员消耗了企业的相当一部分资源。

  十年漫漫打假路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1年被评为我国“十大驰名商标”后,北极星就陷入各种侵权行为的重重包围中,不得不浪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官司维权。由于种种原因,十余年来,侵权行为非但打而不绝,反而愈演愈烈,让“遍体鳞伤”的北极星备感无奈。
  据了解,一只冒牌北极星钟表的成本仅为真品的1/10甚至是1/100左右,而二者市场售价却相差无几。由于利润巨大,一些企业竞相以假冒北极星钟表为业,造假达到高峰时,全国生产假冒北极星钟表的企业竟达上千家。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利用北极星的知名度,把自己的企业冠上北极星的商号,“狐假虎威”,大肆谋利。
  “目前北极星打假人的足迹已遍及河南、浙江、黑龙江、辽宁等省,协助执法人员侦破了十几起危害北极星利益的案件。”北极星打假办公室主任王继民说,“今后,我们肯定还要加大打假力度,争取最大程度维护北极星的品牌形象。”

  凤凰涅求新生
  走过了十年的风雨历程,北极星人重又看到了希望。去年年底,一笔105万元的贷款打到了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的账户上。这也是1993年以来,烟台市金融界第一次向“北极星”放贷。金融界的眼光是敏锐的,十年来,负债累累的“北极星”被牢牢打上“风险企业”的烙印,整个金融界避之唯恐不及。但此次放贷给“北极星”绝不是金融机构一时头脑发热。据悉,2003年以来,“北极星”各项经营指标高速增长:1-10月销售进账16157万元,同比增长62.7%;出口交货值7983万元,增长72.6%。2003年11月28日,山东钟表协会在烟台成立,“北极星”作为协会的发起者,十年来第一次邀约省内37家钟表企业汇聚港城,共谋合力发展大计。
  据介绍,经过近两年大刀阔斧裁员改革、品牌运作,北极星目前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一是销售收入大幅上升,目前,它的实际销售收入已达到十几亿元;二是多元化的发展进展迅速,融资取得了突破。乔乃琛说:“有两个要素决定了钟表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制造技术与文化内涵。从这一点看,北极星生产技术成熟,文化内涵厚重,具有重新腾飞的要素。而从现实来看,目前,北极星出口产品占产量的80%以上,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仍保持30%以上,这说明北极星的品牌影响力还很大。”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前景,乔乃琛充满信心。他一口气道出了企业发展的四个有利条件:全球钟表行业态势良好;烟台相比南方,制造木钟在温度、湿度上有天然优势;北极星现有的合理产品结构以及来自欧洲、韩日的产业转移大潮。“北极星会抓住山东省钟表协会成立的契机,增加产品附加值,稳固北极星在钟表业的领头羊地位。同时团结省内钟表企业,规范会员单位行为,制定钟表行业游戏规则,维护各家钟表企业利益,重新把山东钟表的牌子叫响。”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