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品牌整合之路

〖2004-6-30 20:1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新食品杂志消息:

作者:王忠明


    前言:“兄弟相争、假冒横行和执行力欠缺”是葡萄酒巨头长城面临的隐痛,但这并不是不治之症,最多算是巨人肩头的几个毒痈,使长城巨人燥痒难安。2003年2月,葡萄酒知名记者焕锐采写了《长城整合:整死还是整活?》,提出长城必须迈过“股权收购、形象统一、技术统一”三道坎,时隔一年有余,长城到底怎么样了? 

  巨鳄初现 

  事实证明,长城整合后的三道坎已迈过两道,分别是股权收购与形象统一。 

  2003年3月,中粮集团全部收回三大“长城”的品牌管理权。无庸置疑,长城整合是中国葡萄酒历史上的大事件,为中国葡萄酒设定了一座让人仰视的高峰。 

  回溯历史,1983年,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在河北张家口沙城成立;1988年,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在河北昌黎成立;1999年,烟台中粮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成立。这三家酒厂都生厂“长城”牌葡萄酒,习惯被称为沙城长城、华夏长城和烟台长城。 

  从国际营销专家的角度看,中粮酒业长城品牌整合之举,无疑是一步决胜千里的妙棋。因为在商界没有什么可以保护企业,强者的法则是拥有市场,而拥有市场的唯一捷径,就是要有竞争优势的品牌。长城品牌整合,无疑对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增加了可操作性。 

  用中粮酒业总经理曲喆的话说,长城品牌整合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整合过程中,中粮酒业发挥自身专业管理中心的优势,三地生产厂发挥削减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的优势,角色定位清晰,各方优势互补。 

  2003年长城葡萄酒总销量达5万吨,据中粮集团的中粮国际中期报告称,长城在2003年市场品牌占有率仍居行业之首,为40%左右,这是中粮长城整合后的第一年取得的成绩,从报告提供数据来看,中粮对三家长城资产,渠道的的整合并没有影响到长城品牌成长,市场利润仍呈稳步攀升的增长态势。 

  2004年,中粮长城的业务发展战略是:巩固品牌的领先地位,扩大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对已有市场的控制,尽量减少成本、扩张利润边际,让盈利得以稳步成长。 

  2004年4月,长城继在上海占领了约28%的市场份额之后,开始进军华北,并放言在坐稳北京头名的同时,要借新品推广之际,投入至少700万加强以终端销售店为主体的销售体系,进一步扩大华北市场占有率。 

长城的成功整合,使一个参与国际葡萄酒市场竞争的巨鳄在中国形成。 

  品牌“合龙” 

  在所有同类和同质化的产品中,品牌产品必然享受销售的优先权,没有谁会热衷一个无声无息的产品,如果不做强品牌,就不能享受品牌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因此,中粮酒业在葡萄酒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有意识地去强化品牌效应,以此来增大扩充品牌价值。 

  2004年初,长城在确立了品牌定位和品牌LOGO后,还将酒标元素进行统一: 

  1、统一使用长城品牌LOGO;2、统一采用标准“长城”中文文字;3、统一采用标准“长城”英文文字;4、各生产厂标明相应产地,即“沙城产区”、“昌黎产区”、“烟台产区”;5、统一注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6、背标统一采用3·15标志图案。 

长城的产区概念已逐渐得到认同,2004年2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葡萄酒烈酒评酒会上,中粮集团的华夏葡园A区长城干红夺得令人瞩目的惟一特别金奖;沙城长城“庄园96赤霞珠”干红获得金奖;沙城长城“五星长城”干红、烟台长城“98金色庄园”干红获得银奖。“长城”成为本届评酒会上获奖项最大的酒类品牌。 

  长城新新战略 

  中粮酒业的品牌整合之路从目前来看,无疑是勇敢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在实际的运作中,中粮的品牌整合也可谓是知难而进:内部历史派生的问题和现实发展问题相互交错,各方利益需要和谐调整,外部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千头万绪,纷至沓来。 

  当“长城”经受同室操戈、假冒横行的痛楚之时,洋酒已在2004年大举入关。另外,随着新天、云南红、莫高等西部势力的崛起,不同程度地瓜分了长城原有的版图。面对国内外葡萄酒的挑战,2004年的“长城”必须应战。 

  2004年初,长城提出做“中国葡萄酒专家”,确立了打造“亚洲第一品牌”战略;2004年3月,长城在行业内率先获得获准使用“C”标志(国家质监总局规定凡带有“C”标志的产品今后一律免于市场计量监督抽查)。 

  5月,长城推出华夏葡园A区葡萄酒,这款刚在布鲁塞尔国际评酒节上获得最高奖项的葡萄酒定价在400元左右,主要走高端市场。 

据了解,中粮公司还将于2004年7月份开工兴建一座集酒庄酒生产、会所、葡萄酒观光旅游、酿酒葡萄苗木培育为一体的“南王山谷酒庄”,全部工程投资超过2亿元…… 种种迹象表明,长城高层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晰。 

  长城之痒 

  当然,长城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三家“长城”最终转变为生产中心,中粮酒业成为长城的统一管理中心,负责产品研发、销售、市场推广等,而三家长城的老总今后将致力于如何削减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但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部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差距是在所难免。 

  尽管三个“长城”在互相竞争中扩大了总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给品牌的长久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前几年,沙城长城主推干白,华夏长城主推干红。在开拓市场时,沙城干白从北方发展,销售网点多分布在超市和商场;华夏干红走中高档路线,从广东起家,并积极在上海、福建等沿海城市铺市,其销售渠道多设置在知名餐厅、宾馆、酒楼等处。 

  虽然沙城长城和华夏长城在干白和干红领域都迅速占领了市场,但在葡萄酒行业“红热白冷”的情况下,三家“长城”对营销商的选择在有的区域出现重合,从而引发了在同一区域市场同室操戈的局面,使得销售网络出现了难以临管的问题。同时,有些经销商或代理商,在各自利益的驱使下,三家企业的销售人员都分别强调自己的产品,令消费者搞不清三家产品有什么区别,谁的“长城”更正宗,令其他打着“长城”品牌的杂牌葡萄酒乘势而入。 

  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尽管长城早已在国家工商部门注册了长城商标,但目前市场仍有山东、安徽、北京等地出产的杂牌长城在销售。2004年4月30日工商人员在丰台区某地,查获一起北京最大销售假冒三星长城干红葡萄酒案,现场共发现假冒“长城”牌,“三星长城干红葡萄酒”3024瓶(合计507箱)。 

  近段时间,记者走访了众多的“长城”经销商,他们普遍对中粮的控制不力和三家长城的兄弟之争表示担忧,比如在某些地区,华夏长城、沙城长城和烟台长城在对终端的拓展上,往往出现重叠投入,纷纷跟进的情况。这与长城的整体战略产生了偏离,应引起长城重视。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