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市场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

〖2004-6-20 20:2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xwbj#
 #xwtp#家电网消息:   



    日前,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经济参考报·电器周刊》,帕勒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了2004年度中国市场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买方市场的到来,中国市场的消费趋向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家电消费的品牌化,这种消费特点向所有在中国市场的家电品牌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品牌发展必须塑造强大的差异性与影响力。 

  在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国内机构以及政府一直在认定中国的著名商标,或者是用不同的标准对本土品牌进行排序,以求达到对市场消费正确的品牌化引导,但是,这样只能看到中国品牌之间的差距比照,而看不到与跨国品牌之间的比照,但是,不与跨国企业进行比照并不能否认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因为市场消费面对的是所有在中国市场上发展的中外品牌,而不仅仅是本土品牌。 

  在市场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的中国市场中,很多品牌的评定依然没有突破本国品牌的范畴,这很难让市场看到中外家电品牌之间存在的客观差距,比如说,很多优秀的跨国品牌并不是中国的驰名商标,但他们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本土品牌的影响力,正是在市场品牌化消费参照体系缺失的情况下,中国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经济参考报·电器周刊》,帕勒咨询公司按照品牌影响力标准对中国市场的中外300多家家电制造与流通品牌进行统计,并排出了最有影响力的前50名品牌,以期向中国市场提供这种品牌消费的参照体系。 

  用一个标准给中外家电品牌排序,打破了品牌的国家归属限制,用市场消费与品牌的标准对品牌进行排序,相信会客观地反映中国家电市场真实的品牌市场表现。 

  此次排序的品牌影响力主要是指企业的品牌名称被媒体在规定时间内所提及的次数,品牌被媒体广泛提及与否,可以直接反映出品牌被市场关注的程度,从而可以清晰展现品牌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包括负面影响。 

  一、2004年中国市场中外家电品牌影响力50强排行榜

排名
品牌
BRAND
所属国家(地区)
影响力次数
品牌评述

1
海尔
HAIER
中国
72200002
准确快速把握需求的产品与扎实的二元市场沟通策略,使品牌与销量同步放大

2
长虹
CHANGHONG
中国
63940071
背投彩电继续为自己品牌建立卓越的声誉,反倾销让这个品牌增添了巨量的民族概念

3
西门子
SIEMENS
德国
59936111
借用宝马、奔驰车给自己定位是明智的、科学的,清晰的高端定位优势已经显现

4
松下
PANASONIC
日本
56000013
"为生活创新"的品牌重塑运动为自己的品牌填充了活力因素

5
三星
SAMSUNG
韩国
48680021
强劲竞争力的产品加上勤奋沟通的品牌创造典范

6
索尼
SONY
日本
46860003
索尼公司放在中国的索尼是一个陈旧的品牌,这个品牌很难与尖端、时尚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妙的信号

7
TCL
TCL
中国
39760033
系列的跨国联姻话题放大了品牌影响力,产品在舆论中隐退是一大忌

8
康佳
KONKA
中国
37500400
从产品发动的概念战争效果显著,品牌的战略走向需要强化

9
东芝
TOSHIBA
日本
34161060
光有高端制造的转移是不够的,中国市场需要一个完整的、新的品牌定位

10
LG
LG
韩国
17660680
只领先中国品牌0.5代的修正版品牌,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塑造高端品牌的方式

11
三洋
SANYO
日本
16660073
品牌与在中国分散的投资一样都需要主题化的整合

12
皇明
HIMIN
中国
16046872
能源危机与独有的中国热水解决方案以及对再生能源立法的积极推动使自己快速跃入公众视野

13
夏新
AMOI
中国
15800004
利用品牌理论指导自己经营实践,真正的"玩牌"高手,品牌快速提升的标杆

14
日立
HITACHI
日本
14680070
品牌如果是一条珍珠项链的话,很显然,日立在中国还缺少一根串起珍珠的丝线

15
苏宁
SUNING
中国
14280101
在中国电器连锁企业品牌诉求还没有眉目时,苏宁“唯一的产品是服务”的定位抵得上没有目标的狂轰烂炸

16
夏普
SHARP
日本
13880140
液晶电视是在中国塑造品牌的最好武器,这种影响力已经显现

17
海信
HISENSE
中国
13460470
品牌的科技化塑造应该从产品上抓起,品牌的科技感来自在售产品而不是设定的概念

18
三菱
MITSUBISHI
日本
12440070
品牌是市场对价值创造的认可,但是关键的另一部分是把价值传送出去,三菱后一部分是短板

19
美的
MIDEA
中国
12000064
放大影响力的是围绕规模扩大的经营性事件,而产品信息却少之又少

20
飞利浦
PHILIPS
荷兰
11140008
品牌就是自己寄存在别人意识中的感情,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就等于伤害了自己的品牌

21
JVC
JVC
日本
10660108
要将丰富的视听感受注入生活就应该首先将这种品牌感受注入中国

22
步步高
BBK
中国
6418020
在中国与体育捆绑是正确的,而在市场应该传达的是产品优势

23
厦华
XOCECO
中国
6400011
依靠纠纷去构建健康的品牌是不现实的

24
格力
GREE
中国
6242770
渠道纠纷赢得舆论的褒赞但并没有从消费者手中拿到分数

25
科龙
KELON
中国
5564071
开足马力告知市场自己的产品优势在哪里

26
小天鹅
LITTLE SWAN
中国
4996000
当与市场的互动降温的时候,市场将会快速将你忘记

27
奥克斯
AUX
中国
4652440
销量跟随声音快速提升,该考虑向这个速生品牌的桶里注入点什么东西了

28
创维
SKYWORTH
中国
4372222
在与市场交流的时候忽东忽西,忽左忽右

29
大金
DAIKIN
日本
4226297
动起来才会精彩,在中国真正缺乏的是高端空调

30
新科
SHINCO
中国
3848034
一个科技资源禀赋极好的品牌,变频空调宽幅放大了品牌框架

31
新飞
FRESTECH
中国
3524091
及早的节能诉求意义重大,期待全面“新飞”

32
格兰仕
GALANZ
中国
3452070
过度倚重营销事件,效果有限,还是应该把产品功能送到消费者的脑子里

33
乐华
ROWA
中国
3408002
失败案例册成了自己的展台,TCL并没有对它改变什么

34
澳柯玛
AUCMA
中国
3306190
在过度多元化中戏水,但成长缓慢,产品竞争力比较弱

35
汤姆逊
THOMSON
法国
3182007
在与TCL的跨国联姻中声名雀起

36
国美
GOME
中国
2948360
巨量的促销传播仅仅是促销,品牌价值诉求模糊,品牌建设缺少方向

37
万利达
MALATA
中国
2902078
销售好碟机更应该多销售好形象

38
熊猫
PANDA
中国
2614020
该找一下品牌持续下滑的原因了

39
美菱
MEILING
中国
2426001
节能的产品方向是格林柯尔入主后的新方向

40
金正
NINTAUS
中国
2035805
产品的车厢太多就需要动力强劲的品牌火车头

41
万家乐
MACRO
中国
2026222
品牌出租的负面影响给衰退中的品牌背上了包袱

42
伊莱克斯
ELECTROLUX
瑞典
1898022
人们并没有从舆论中看到它的高端战略调整的结果

43
先科
SAST
中国
1730740
产品线的扩张应该与品牌扩张协同一致

44
上广电
SVA
中国
1692990
只埋头销售是不行的

45
三联
SANLIAN
中国
1640077
连锁的零售产品线向高端转移是正确,但是没有网络拓展的产品线转移是空洞的

46
荣事达
ROYALSTAR
中国
1498002
等待变化对品牌来讲是最可怕的变化

47
春兰
CHUNLAN
中国
1384000
即使是卡车司机也需要品牌,需要重新唤醒消费记忆

48
清华阳光
TSINGHUA SOLAR
中国
1381833
能源危机与及早进入太阳能行业给自己提供了更大的品牌发展空间

49
华凌
HUALING
中国
1352004
需要全国性的销售突破

50
华宝
HUABAO
中国
1246066
多品牌战略需要每个品牌都能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但在华宝看不到这种迹象




(资料来源:帕勒咨询)


二、2004年中国市场中国家电品牌影响力35强排行榜



排名
品牌
BRAND
所属国家(地区)
影响力次数
品牌评述

1
海尔
HAIER
中国
72200002
准确快速把握需求的产品与扎实的二元市场沟通策略,使品牌与销量同步放大

2
长虹
CHANGHONG
中国
63940071
背投彩电继续为自己品牌建立卓越的声誉,反倾销让这个品牌增添了巨量的民族概念

3
TCL
TCL
中国
39760033
系列的跨国联姻话题放大了品牌影响力,产品在舆论中隐退是一大忌

4
康佳
KONKA
中国
37500400
从产品发动的概念战争效果显著,品牌的战略走向需要强化

5
皇明
HIMIN
中国
16046872
能源危机与独有的中国热水解决方案以及对再生能源立法的积极推动使自己快速跃入公众视野

6
夏新
AMOI
中国
15800004
利用品牌理论指导自己经营实践,真正的"玩牌"高手,品牌快速提升的标杆

7
苏宁
SUNING
中国
14280101
在中国电器连锁企业品牌诉求还没有眉目时,苏宁“唯一的产品是服务”的定位抵得上没有目标的狂轰烂炸

8
海信
HISENSE
中国
13460470
品牌的科技化塑造应该从产品上抓起,品牌的科技感来自在售产品而不是设定的概念

9
美的
MIDEA
中国
12000064
放大影响力的是围绕规模扩大的经营性事件,而产品信息却少之又少

10
步步高
BBK
中国
6418020
在中国与体育捆绑是正确的,而在市场应该传达的是产品优势

11
厦华
XOCECO
中国
6400011
依靠纠纷去构建健康的品牌是不现实的

12
格力
GREE
中国
6242770
渠道纠纷赢得舆论的褒赞但并没有从消费者手中拿到分数

13
科龙
KELON
中国
5564071
开足马力告知市场自己的产品优势在哪里

14
小天鹅
LITTLE SWAN
中国
4996000
当与市场的互动降温的时候,市场将会快速将你忘记

15
奥克斯
AUX
中国
4652440
销量跟随声音快速提升,该考虑向这个速生品牌的桶里注入点什么东西了

16
创维
SKYWORTH
中国
4372222
在与市场交流的时候忽东忽西,忽左忽右

17
新科
SHINCO
中国
3848034
一个科技资源禀赋极好的品牌,变频空调宽幅放大了品牌框架

18
新飞
FRESTECH
中国
3524091
及早的节能诉求意义重大,期待全面“新飞”

19
格兰仕
GALANZ
中国
3452070
过度倚重营销事件,效果有限,还是应该把产品功能送到消费者的脑子里

20
乐华
ROWA
中国
3408002
失败案例册成了自己的展台,TCL并没有对它改变什么

21
澳柯玛
AUCMA
中国
3306190
在过度多元化中戏水,但成长缓慢,产品竞争力比较弱

22
国美
GOME
中国
2948360
巨量的促销传播仅仅是促销,品牌价值诉求模糊,品牌建设缺少方向

23
万利达
MALATA
中国
2902078
销售好碟机更应该多销售好形象

24
熊猫
PANDA
中国
2614020
该找一下品牌持续下滑的原因了

25
美菱
MEILING
中国
2426001
节能的产品方向是格林柯尔入主后的新方向

26
金正
NINTAUS
中国
2035805
产品的车厢太多就动力强劲的品牌火车头

27
万家乐
MACRO
中国
2026222
品牌出租的负面影响给衰退中的品牌背上了包袱

28
先科
SAST
中国
1730740
产品线的扩张应该与品牌扩张协同一致

29
上广电
SVA
中国
1692990
只埋头销售是不行的

30
三联
SANLIAN
中国
1640077
连锁的零售产品线向高端转移是正确,但是没有网络拓展的产品线转移是空洞的

31
荣事达
ROYALSTAR
中国
1498002
等待变化对品牌来讲是最可怕的变化

32
春兰
CHUNLAN
中国
1384000
即使是卡车司机也需要品牌,需要重新唤醒消费记忆

33
清华阳光
TSINGHUA SOLAR
中国
1381833
能源危机与及早进入太阳能行业给自己提供了更大的品牌发展空间

34
华凌
HUALING
中国
1352004
需要全国性的销售突破

35
华宝
HUABAO
中国
1246066
多品牌战略需要每个品牌都能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但在华宝看不到这种迹象





三、2004年中国市场跨国家电品牌影响力15强排行榜


排名
品牌
BRAND
所属国家(地区)
影响力次数
品牌评述

1
西门子
SIEMENS
德国
59936111
借用宝马、奔驰车给自己定位是明智的、科学的,清晰的高端定位优势已经显现

2
松下
PANASONIC
日本
56000013
"为生活创新"的品牌重塑运动为自己的品牌填充了活力因素

3
三星
SAMSUNG
韩国
48680021
强劲竞争力的产品加上勤奋沟通的品牌创造典范

4
索尼
SONY
日本
46860003
索尼公司放在中国的索尼是一个陈旧的品牌,这个品牌很难与尖端、时尚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妙的信号

5
东芝
TOSHIBA
日本
34161060
光有高端制造的转移是不够的,中国市场需要一个完整的、新的品牌定位

6
LG
LG
韩国
17660680
只领先中国品牌0.5代的修正版品牌,在中国并没有找到塑造高端品牌的方式

7
三洋
SANYO
日本
16660073
品牌与在中国分散的投资一样都需要主题化的整合

8
日立
HITACHI
日本
14680070
品牌如果是一条珍珠项链的话,很显然,日立在中国还缺少一根串起珍珠的丝线

9
夏普
SHARP
日本
13880140
液晶电视是在中国塑造品牌的最好武器,这种影响力已经显现

10
三菱
MITSUBISHI
日本
12440070
品牌是市场对价值创造的认可,但是关键的另一部分是把价值传送出去,三菱后一部分是短板

11
飞利浦
PHILIPS
荷兰
11140008
品牌就是自己寄存在别人意识中的感情,伤害了别人的情就等于伤害了自己的品牌

12
JVC
JVC
日本
10660108
要将丰富的视听感受注入生活就应该首先将这种品牌感受注入中国

13
大金
DAIKIN
日本
4226297
动起来才会精彩,在中国真正缺乏的是高端空调

14
汤姆逊
THOMSON
法国
3182007
在与TCL的跨国联姻中声名雀起

15
伊莱克斯
ELECTROLUX
瑞典
1898022
人们并没有从舆论中看到它的高端战略调整的结果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