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1日)召开的云南省推进商标战略工作会议上获悉,云南省将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争取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达20件以上;到2012年,争取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从现有的7件基础上增加30件以上,总数力争达到40件。力争云南省著名商标达到1000件以上,有效注册商标超过4万件。
    
    成绩  有效注册商标25474件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实施商标战略,商标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到2007年底,云南省有效注册商标数累计达25474件。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云南省著名商标523件。“宣威火腿”、“普洱茶”、“文山三七”、“呈贡宝珠梨”、“罗平小黄姜”、“富源魔芋”、“富源大河乌猪”、“昭通天麻”、“蒙自石榴”等9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核准注册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出现了“公司商标基地(农户)”等新型产业化经营,成为了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差距  中国驰名商标仅有7件
    
    虽然近年来云南在商标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云南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低,驰名商标数量少,商标品牌价值低,带动作用不强;与发达省区相比差距明显。
    
    从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量来看,我省平均每100户企业只有18件注册商标,而广东、浙江等省每100户企业分别拥有42件、48件,同样属于西部省区的四川也达到37件。从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看,全国目前共有1400件,云南仅有7件。
    
    举措  特色产业企业成后备军
    
    为推进商标战略目标,我省将努力使云南著名商标涉及更广泛的领域。特别要围绕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来培育云南著名商标,着力在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冶炼、烟草、化工等行业,及特色农业、现代高科技产业、旅游、民族文化产业等方面抓好培育,成为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的重要后备资源。
    
    据悉,在云南省2008—2012年创建“中国驰名商标”重点名单上,总计有59件商标力争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涉及到茶产业的商标就有9件。其中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松鹤(图)”被列为今年的创建重点名单。
                                                                                        (记者 张敏)   
    
    相关链接
    
    云企初尝商标战略甜头
    
    商标是企业产品品质、管理水平、商业信誉、服务质量的外在表现,商标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就尝到了企业成功实施商标战略的甜头。
    
    自2000年“云南白药”商标成功注册、2002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以来,云南白药集团主营业务从2000年的7.95亿元跃升至2007年的41.15亿元,利润从2000年的0.6亿元增至2007年的3.97亿元。
    
    依靠“中国驰名商标”这一优势,2002年云南白药大药房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云南白药牙膏产品成功上市;2006年,“千草堂”品牌日用品上市。今年6月,“云南白药”以28.11亿元的品牌价值登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云南白药”的品牌价值已是2007年底云南白药集团净资产的2.08倍。
    
    “斗南”商标在2007年成为全国首个花卉类“中国驰名商标”后,对花卉外销拉动明显:去年冬季及今年春季斗南花卉市场上市量与前年相比上升28,花价也有所增长。在与浙江企业合办浙江嘉善斗南花卉市场时,其中“斗南”商标以使用权占了投资总额的20。目前,该市场运作良好,前景很好。    
    
    重拳出击保护自家商标
    
    在记者采访时云南很多企业均表示在发展中也看到了保护商标对企业的重要性,各自都出招保护自己的商标。
    
    滇虹药业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专门成立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设有专门的“品牌预警系统”,保护商标等与品牌形象建设有关的无形资产。滇虹药业的“康王”商标除了在滇虹药业主业“中西药制药”及“化妆品”等商品上获得了注册保护外,还在主业以外的数十个类别上进行了注册,同时还注册了大量诸如“康玉”、“康主”、“王康”之类的防御性商标。
    
    锡业股份:云南云锡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展资本运营、对外合作的过程中,原则上投资合作项目的产品都要使用“云锡”商标,以此不断扩大“云锡”商标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使云锡品牌价值不断转化为企业现实的发展能力和经济效益。
    
    维和制药:云南省玉溪市维和制药有限公司从1994年就开始实施商标选用、商标及防御性商标注册、商标储备、商标经营和商标保护等一系列商标策略。同时,还对新开发的部分产品包装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维和”商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