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猫悄变脸日化老字号前途难料

〖2008-6-23 8:1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品牌中国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锐剑
 


    曾厉斥跨国公司是民族日化行业杀手,振臂疾呼拯救民族品牌的白猫,却没能经营好自己的日化老本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白猫股份近日宣布将变身地产企业,其麾下众多日化品牌的命运备受业界关注。

    卖壳变身 

    继4月29日发布资产重组公告后,5月12日,白猫股份再次发公告称,其第一大股东新洲集团和第二大股东白猫集团签订《白猫股份资产重组框架协议之补充协议》。自此,白猫股份将采取整体资产置换方式,由公司第一大股东新洲集团将下属房地产公司股权与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进行置换。置换完成后,白猫转型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而其日化资产将由白猫集团通过收购“壳公司”股权的方式购回。

    拥有多个知名牙膏品牌的白猫突然变身房地产企业,令业界颇为关注。白猫的前身是双鹿股份,2001年6月,双鹿与白猫集团下属子公司——上海牙膏厂进行整体资产置换,并更名为白猫股份。有说法称,当初白猫借壳双鹿直接就是行政指令,为了留住上海市珍贵的壳资源,本身并无意急于上市。

    然而,白猫借壳后,业绩却开始下滑。资料显示,在上市前,上海牙膏厂的主业是牙膏产品、牙膏原料以及复合管等。牙膏原料可以满足自身生产所需,还能对外销售,且每年利润超过千万,2001年的净利润高达3000万元。而借壳之后,白猫的原料甚至一度从外采购。从2003年开始,白猫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开始下滑;2004年,白猫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80;2005年,白猫股份亏损3800多万元。

    同时,白猫股份去年年报披露,牙膏定牌生产业务已成为公司主要经营活动,贡献了9000多万元的收入,但利润率仅1.6。“中华”商标许可给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后,2007年共收取商标许可费2710.57万元,扣除成本后实际收益2560.13万元。而白猫另一个知名品牌“美加净”也被许可给上海金峰牙膏使用,但很难从年报中看出实际运营的出色表现。

    一位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透露,白猫的主营业务从牙膏的生产和销售,逐步转变为来料加工和商标出租,而这部分利润低下。白猫为宝洁公司加工佳洁士牙膏,每支的加工费仅为0.09元,其中,白猫负责原料采购,仓储运输,银行贷款,其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资产置换遭质疑

    “国内牙膏企业的收购兼并,外资企业的独资化,以及国外资本的纷纷涌入,使牙膏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公司因经营规模小,受到冲击也较大”——白猫曾如此解释“变脸”的原因。

    对于众多股民及业内人士来说,更关注的则是对白猫的估值。对此次资产置换,有人提出了质疑。

    据白猫股份公告,置入资产为黑龙江新绿洲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置入中冠房产相对控股权。截至2008年3月底,新绿洲总资产2.52亿元,净资产4780.76万元。中冠房产总资产3.07亿元,净资产1.35亿元。二者合计置入的净资产价值不到2亿元。同样,截止到今年3月底,白猫股份总股本1.52亿股,按每股净资产1.079元计算,白猫股份的净资产也不足2亿元。

    质疑由此而来。“对白猫所属的优质资产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估价,不能按照现有的不合理的净资产来计算。坚决反对贱卖白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著名商标,国际上有基本评估体系,一般是按照其销售收入的一倍来计算。此前,白猫股份将“中华”品牌租赁给联合利华。有人计算过,目前中华牙膏每年为联合利华的贡献在8—9亿元,且还有不断上升的态势。若按此算法,仅凭“中华”这一个品牌的商标价值,就应该在10亿元左右。

    记得去年“大宝”以23亿元挂牌出售,其中仅有不到5亿元是净资产的审计价格,其他的则是商标等无形资产。据记者了解,早在十年前,联合利华曾对“中华”提出过5亿元的收购价格。而白猫手中,除了“中华”外,还有“美加净”、“白玉”、“上海”等众多知名老品牌。

    老品牌何去何从

    白猫将与日化行业彻底划清界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接下来最重要的是,白猫旗下的众多日化品牌将何去何从。几家日化企业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表示出谨慎的态度。但有人猜测,这些品牌很可能在资产置换完成后,被逐一或是打包出售,而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最有希望接手白猫的日化品牌。

    此前,记者曾对和记黄埔与白猫集团向合资的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共同增资10亿元有过报道。虽然和黄与白猫之间并没有股权关系,但其却被认为是后者重组提速的重要因素。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猫的大股东变更后,并没有致力于对白猫优质日化资产的经营,而一直在瞄准借助白猫的“壳”实现其房地产板块上市的目的。而和黄在与宝洁合作的十几年时间里,从投资5000万美元,到最后收回30亿美元,和黄在日化领域尝到了甜头。和黄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白猫的日化资产。

    事实上,国内日化企业并非没有前途。两面针、冷酸灵、蓝天六必治、田七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都在加大联合重组、产品创新、品牌推广的步伐,上升趋势有目共睹。“我们更愿看到的是,本土企业能够享受这一高额利润产业带来的快感。”业内人士如是说。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