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诚信环境有了商标亦枉然

〖2008-6-20 11:5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开县作家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锐剑
 


    长寿沙田柚贴上地理标志商标,由此拉开重庆农产品商标保护的大幕(详见今日本报《渝商周刊》23版),并赢得当地政府与经销商、果农的欢呼声。  

    大家欢呼的理由是,农产品有了商标,自此,似乎可以终结良莠混战甚至“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了———今后,只需对消费者大喊“认准商标,谨防假冒”,就一切OK了。

  但在现实中,果农与经销商真的能做到“商标在手,万事不愁”吗?让我们看看从2006年起就注册了商标护身的奉节脐橙吧!为何人家披上注册商标的铠甲后,依然不断受伤?由于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李鬼”耗去了奉节脐橙不菲的打假费用,面对低价倾销的假货,当地政府、果农徒唤奈何,而经销商则干脆失去了继续使用这一商标的兴趣,纷纷计划另立山头,自创品牌了。有公开数据表明,假冒奉节脐橙的销量,高于真奉节脐橙数十倍。“李逵”斗不过“李鬼”,只好拍马开溜,自抽嘴巴说,我不是李逵,我是李奎、李魁、李葵、李佰清、李金斗行不行?

  事实上,与“李鬼”交战,奉节脐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从“李鬼”们的活动范围来比较,西湖龙井的境况更难:全国各地假冒的西湖龙井不计其数,用外地茶加工成假龙井,早已是不少茶叶厂“公开的秘密”。从“李鬼”的数量来比,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可能更加“水深火热”:一进入中国,突然发现自己多了些从未谋面的“亲戚”,名字要么多个前缀,要么加个后缀。盘点一下这些“亲戚”的数量,竟可组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以上这些个案,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商标并非万能。如果没有诚信的环境,有了商标亦枉然。而诚信的环境需要法治支撑。记者曾在香港问一位老板,你为什么不卖A货(仿世界名牌)?老板诧异地反问:“被发现了要被罚得倾家荡产,还要坐牢,谁会那么傻呀?”而在内地,我们还没听说过,谁因为卖A货而坐牢的先例。

  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商人曾在重庆某A货店内慨叹:设计、做工、选料都很不错,为什么非要假冒名牌呢?如果自创品牌,说不定很快也成名牌呢!

  是呀,如果我们的商家,都能否有这样的远见,那么世界上的李鬼就会少很多,而那些把过人智慧都用在仿冒名牌上的造假者,说不定早就创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名牌来了!(陈雪莲)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