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缘何乏人问津?
〖2007-9-26 8:3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江丽
对于一些拥有设备及有能力制造但苦于销售渠道不畅或缺乏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接受贴牌加工业务不失为一条开拓市场的捷径。但来自浙江省嘉兴市工商局的一份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82个企业样本中,贴牌加工企业多达1112家,占比59.09%。而如此高的贴牌率背后,是自主品牌缺失、产品同质化严重、商标侵权问题增多。有关人士认为,贴牌加工已成为嘉兴企业提升发展的“软肋”。
扔不掉的“拐棍”
“应该说,经过‘嘉兴品牌与品牌嘉兴’大讨论活动,嘉兴企业的创牌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贴牌加工企业也在不断增多。”市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08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82份,1882个企业样本涉及纺织、服装、皮革、箱包、化工、经编、汽车零配件、光机电、木业加工等嘉兴主要特色产业。
从利润来看,贴牌加工利润占到年利润50%以上的企业有408家,占比36.69%;其中80%以上利润来自产品贴牌的更是达到331家,占到29.77%。有关人士指出,从贴牌业务和贴牌加工利润两个方面来看,贴牌加工在嘉兴仍然是一些企业积累资本的“拐棍”,短期内根本扔不掉。
品牌到底有多重要?
在接受调查的1882家企业中,11.53%的企业认为贴牌加工对企业发展作用很大;70.94%的贴牌加工企业虽对自主创牌充满信心,但真正做起来的不多;而希望得到政府政策扶持的达到84.86%,暴露出嘉兴企业一方面安于贴牌加工带来的微薄利润,另一方面在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存有“等靠要”思想。
嘉兴市工商局商广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缺乏自主品牌以及贴牌加工企业增多,导致商标侵权案件增多。调查数据显示,在1882家企业中,对商标法、合同法等知之甚少的有近300家,非常了解的仅71家。而对于贴牌加工备案制度,认为“必要”的只有一半多。
做足培育引导“功课”
参与此次调查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有不少贴牌加工企业并不是不愿走自主品牌之路,也不是看不到自主品牌背后潜藏的价值,但由于嘉兴相对集中的块状经济大都是“两头在外”、来料加工模式,客观上让企业对贴牌加工产生依赖。
“一个没有商标品牌的企业,不可能有长远发展;一个商标侵权行为泛滥的地方,同样不可能出现世界名牌。”有关人士指出,对加工企业来说,必须把定牌加工与创造自主品牌结合起来,不断扩大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为此,有关部门应继续在政策扶持、品牌打造、贷款融资、优化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鼓励企业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打造真正的品牌大市。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