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农产品注册商标数增35倍
〖2007-9-24 8:5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江丽
“这里前几年还都是大大小小的煤矿,现在大桃、金针菇、茶叶遍山都是。”金秋九月,记者在北京房山区南窖乡花港村的引水山洞中看到,一排排白白嫩嫩的金针菇、杏鲍菇长得格外水灵,一天采摘100多公斤。从昔日的煤山变成今天的“花果山”,南窖乡这个新产业的形成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其实,这只是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传统的都市农业到山区新农业经济,北京设施农业初步形成七带40群,投入生产的设施面积达到23万亩,特菜、花卉等高端产品发展加快;奶牛、生猪、蛋鸡、西瓜等籽种企业超过1000家,以前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已经成为北京现代都市农业生产的新生力军。
煤山变成“花果山”
金秋九月,记者来到房山区南窖乡花港村,这里以前曾是房山区主要产煤区之一,花港村又是南窖乡的“门户”,虽然该村没有煤矿,但大部分劳动力到邻村从事着煤炭开采、运输、销售与服务,伴随煤矿的相继关闭,村民失去了收入来源。为开辟产业新路,该村经多方考证,先行在海拔400多米的山坡上引种“九九桃王”,现已发展到500亩13000株,年产5万多公斤,解决了40多名村民就业。
山顶育果,山腰种茶,按照规划,去年春,花港人在山脚下的梯田里种植了50亩适宜深山区生长的黄芩,今春又扩种了20亩。
农产品注册商标达2716件
昌平的苹果、大兴的西瓜、平谷的大桃以及怀柔的板栗……这些都是北京市民喜欢的本地名牌果品。
“注重品牌培育一直都是北京农产品的重要策略。”北京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像平谷大桃、大兴西瓜、房山磨盘柿、门头沟京白梨、密云甘栗和怀柔板栗等都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本市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35个,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累计达到257种。
北京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大桃、苹果、板栗、西甜瓜种植面积达到145万亩,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2716件,与1998年相比数量增了35倍,其中地理标志6件。
政府投入资金超10亿元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单纯依靠农民很难完成资本积累的过程。”北京市农委负责人介绍,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是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可靠的资金支撑。经初步统计,2006年,仅市农委、财政局支农资金投入到农业产业部分的资金就达到3.2亿元,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农业标准化、农业主导产业、山区流域治理、果草化一体化、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等项目;2007年增加到4.45亿元,增幅达39%以上。
在此基础上,政府有关委办局通过项目平台、按渠道汇集投入到农村产业的资金5.5亿元,使用于促进本市农村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额达到10亿元以上。(记者 王玉慧)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