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本土品牌提升竞争力
〖2007-9-12 18:5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江丽
台湾《工商时报》今天的社论说,台湾《中国时报》昨日(11日)推出“台湾希望二○○八”系列深度报导的第一篇,以“擦亮台湾品牌”为题,介绍了深入民间,普及台湾乃至全球各地的诸多台湾品牌产品及人物,以及他们的成功故事及贡献。对于蕞尔小岛、天然资源贫乏的台湾,能够在世界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甚至创下台湾经济奇迹的辉煌历史,我们认为这些苦干实干的工商企业家、典型人物居功厥伟,值得称述再三。而面对朝野阵营对立、“国家”机器虚耗空转、经济停滞不前动能转弱,以及国际生存空间日渐狭隘的挑战,我们深深寄望朝野能够奋起擦亮品牌,进而强化台湾的政经实力。
台湾回溯近百年的产业发展史上,即有多项产品品牌流行于大街小巷,创造了妇孺皆知的口碑。一九○九年,西螺丸庄酱油诞生,不但是台湾最古老的黑豆荫油品牌,更成功外销至日本、香港等地,顺利成为台湾顶级酱油外销的代名词。陪伴多少二、三、四年级生成长的黑松汽水,问世已经七十八年,招牌产品的黑松汽水,已经让台湾人喝掉二十七亿瓶,姊妹商品黑松沙士虽然晚了二十五年出生,但也后来居上狂销五十五亿三千多万罐,两支长青商品的空罐排起来足可绕台湾一千三百圈。其它如义美食品、小美冰淇淋、大同电饭锅、明星花露水、达新牌雨衣、绿油精等品牌,也都有五、六、七十年的历史,不但见证、参与、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发展,也丰富了台湾民众的物质、精神生活,即使产业、科技发展到今天,后起之秀的科技产品品牌如ACER、MAXXIS、BenQ、ASUS相继崛起,但此些古早时代品牌的历史价值仍然历久弥新。
一样是产品,一样生产、销售,为什么要花费巨大的金钱、精神成本创设品牌?我们认为,除了历史渊源、主观感情价值外,二○○一年创立并立即在国际高级瓷器品牌市场突围的法蓝瓷(FRANZ)总裁陈立恒给了我们线索。陈立恒说,“代工时,十元的产品只能赚一元,但产品到了客户手中,挂上品牌,却可卖到三十元,这就是品牌的经济价值”。其它如Business Week的调查,也有很权威,很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拥有品牌委外生产之全球百大企业,与供应这些国际品牌的前百大OEM/ODM制造厂,其获利比为五七:一。
社论指出,事实上,除了天地悬殊般获利比例驱使追求最大利润为天职的企业家锲而不舍建立自有品牌外,拥有自有品牌的成就感,以及因为品牌国际化而让自身产业很容易跨越走入国际舞台的门坎,应都是诸多企业前仆后继建立自有品牌的动机,包括捷安特(GIANT)自行车、玛吉斯(MAXXIS)轮胎、康师傅(MASTERKONG)、统一企业(UNI-PRESIDENT)、美利达(Merida)、帝宝(Depo)、成霖(Danze)水龙头等非科技产业,应该就是在主客观不等的诱因下加入品牌行伍。在诸多成功品牌的背后,我们尤其认为,捷安特自行车建立自有品牌的故事,很可能最具有感动民众的力量。生产捷安特的巨大机械,原本也只是一家百分之百外销导向的OEM自行车制造厂,因为阴错阳差而走上自创品牌道路,开启品牌国际化经营时代,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经营,不但被大陆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知名品牌),也是台湾、大陆第一品牌,欧、美地区第三大品牌,日本、澳洲、加拿大、荷兰等国最大进口品牌。当七十三岁的刘金标骑着捷安特代言时,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刘金标的骄傲,我们更看受到台湾产业走上品牌国际化的骄傲。
当然,成功的品牌后,也有很多的失败或壮志未酬的遗憾,对于这些不幸成仁的品牌乃至企业,我们认为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将是后继者最大、最宝贵的资产。至于尚在品牌化之前犹豫、彷徨、考虑的很多企业,包括国际间知名的晶圆代工、计算机信息科技组合产业,我们认为,是否推出自有品牌,应该思考产品特色、国际竞争力、效益极大化等因素,不宜一味推崇品牌或掉入品牌万能的迷思中。但对克服万难奋斗推出自有品牌,或尚在努力阶段的工商企业,我们还是要致上最敬礼。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