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叫卖铜马首等同劫掠”

〖2007-9-7 12:3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白兔
 


    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定于下月9日再推重量级拍卖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铜马首,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而且此次秋季拍卖逾1100件珍品中,30件是流落海外多年"清宫遗珍"。对于在中国土地上再次公开拍卖英法联军所掠取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昨天发出公开信予以强烈谴责,认为"公然对一个被抢掠的文物标高价叫卖,打着国宝回归平台的幌子牟取无德暴利,跟当年光天化日纵火抢劫没有区别"。

    同时,多名在京的文博专家表示,不到10年,单件拍品价格翻至当年3件总额的两倍,简直是利用中国同胞爱国情感哄抬拍价,"漫天要价,就地圈钱"。

    英法联军掠圆明园罪证

    基金会公开信表示,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以及大量艺术精品、宫廷典藏被抢劫至海外,成为中国历史上文物大规模流失的开端。而147年后的10月,即圆明园罹难纪念日之前,最典型的流失文物、同时也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罪证——十二生肖铜像将在香港拍卖。于情于理,伤莫大焉。

    该基金会了解到,此次拍卖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原收藏于台湾,若不拍卖尚能有幸留在中国的土地上。而一旦上拍,则有可能再度流失海外,甚至难再有回归机会。基金会坚决反对公开拍卖圆明园马首,并重申中国对流失文物、尤其是不可移动文物的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保护权,即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所有权永远属于中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应该在原址原地。

    标高价拍卖牟无德暴利

    公开信称,拍卖行的商业规则和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运作机制应该尊重,但"圆明园"绝对不能变成一个商标。一个有职业道德和文化良知的拍卖行,不应拍卖历史上因战争抢掠、盗掘、盗凿而流失的文物。否则就是对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基本理念的亵渎,也将严重伤害流失文物原属国人民的情感。若有违情理法则,公然对一个被抢掠的文物标高价叫卖,打着国宝回归平台的幌子谋取无德暴利,这跟当年光天化日纵火抢劫没有区别。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