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意识淡薄 合资合作合掉商标权
〖2007-9-4 13:4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静静
广东省广州肥皂厂的“洁花”、广州洁银牙膏厂的“洁银”……这些昔日的名牌现已逐渐被消费者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洋牌子“飘柔”、“高露洁”等;在我国有名的八大老牌饮料厂中,沈阳的“八王寺”,天津的“山海关”,皆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取代……
针对我国越来越多企业的商标权在引进外资中被外国商标削弱或取代的现状,一些专家在呼和浩特“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呼吁相关部门,应重视合资合作中的商标权流失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防范。
由于历史和经营上的原因,我国不少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资金缺乏,生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因此在与外商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往往把目光投向外商的资金和技术上,而忽略了商标的使用。
目前,国内企业在合资合作中对商标权的处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将商标作价入股。这种作价入股的商标形式中有不少是国内知名商标,像广州洁银牙膏厂的“洁银”商标被中方作价200万美元转让给合资企业。
将中方商标有偿转让给合资合作企业使用。如成都浪奇股份实业有限公司将其用在洗衣粉上的“高富力”商标50年使用权以5000万元转让给合资企业成都生力啤酒有限公司使用。
中方商标不进入合资合作企业,合资合作企业使用外方商标。如郑州乳制品厂与美国美赞臣公司合资成立美赞臣(郑州)有限公司,中方的商标“金鼎”不进入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使用外商的“美赞臣”商标。
中外方商标均不进入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创建一个新商标。如上海罐头厂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合资成立上美食品有限公司,合资企业以自己名义注册“美津”、“津津”商标(这种形式主要见于中方、外方商标都不很出名的企业合作中)。
采取其它形式引进外资,促进自身商标发展,不成立合资企业。如珠江啤酒厂通过补偿贸易的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又称“借鸡生蛋”(这种形式较为少见)。
企业商标权的流失首先是企业的主管部门、企业的领导商标意识淡薄。许多企业只注意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但对著名品牌可带来的巨大附加值却认识不足。这样导致在合资时对商标的不珍惜和忽略,使外方往往以最低价格就取得了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商标意识淡薄还表现在对商标管理不善导致商标的实际流失。不少企业存在对商标滥施许可、不重视商品质量、不重视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等管理问题,导致企业商标在无形中弱化、流失,致使企业在合资合作时减少了与外商讨价还价的筹码。
其次是企业资金缺乏,以牌换资。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又缺乏信贷支持,不得不牺牲商标权益来换取外资,解燃眉之急。特别是一些老企业,历史包袱沉重,设备陈旧,又无资金进行改造,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商标虽有“名”,但“名”不符实,缺乏市场效益。这些企业即使不合资,本身的商标亦难实现保值、增值。在这种情况下与人谈合资,外方必然会强调要控股,要求使用外方的商标,以吞并中方的商标。
再次是我国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的资产评估、财务制度、资本市场、外资管理方面处于不成熟状态,致使外商可通过合资以较小的代价,占有中方商标的使用权或所有权。
解决商标权流失的问题应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调整外资策略,放缓知名商标企业合资合作的步伐,或在合资合作过程中注意采取有利于维护我国企业商标权的合资合作策略,给予上规模的知名商标企业相应的扶持。加强立法,完善商标评估制度。企业也须有创立和保护驰名商标的意识,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企业要认识驰名商标的重要性,树立强烈的商标意识,要有创立和保护驰名商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企业实施驰名商标战略要注意舆论宣传,以现代化的促销方式树立驰名商标形象。
企业应调整吸纳外资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壮大自身的商标。当前合资的思路必须以引入更先进的技术为前提条件,或为合资企业培养专门的人才,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树立自己的知名商标。(丽娜 云平)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