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漠视银行业商标保护

〖2007-8-28 16:23: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静静
 


    商标注册步伐加快,银行域名和各种相关理财产品的注册商标不断增多,银行业商标保护状况大为改观。银行正在走一条以加强商标注册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2007年,银行业在硝烟弥漫的金融领域一直未失去它炙手可热的温度,在调整营销策略的同时,银行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创新步伐加快。进而,以银行域名和各种理财产品的商标注册情况为核心的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引起大众关注。

  目前,我国银行商标注册情况与以往相比大为改观,除一些地区性银行外,大部分银行都开始重视并加强商标和域名的保护。如招商银行对其“一网通”业务注册了商标,中信实业银行注册了“智能宝”商标,中国建设银行注册了“龙卡 ”商标,中国工商银行注册了“牡丹卡”商标等等。

  更令业界欣喜的是,中国银行的“中银”(BOC)商标、中国工商银行的“中国工商银行”商标和中国民生银行的“民生”商标先后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事实上,中国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之路异常坎坷。从前,我国银行业商标注册匮乏,知识产权保护并不乐观。

  早在2000年的广州,中国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就“外汇宝”个人外汇实盘买卖业务发生过品牌之争。当时,两家银行都在媒体上大做宣传,声称“外汇宝”是自己经营的品牌,最后引发纠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两家银行都没有事先对“外汇宝”进行商标注册,致使双方都无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利。2004年,浙江宁波商业银行也因发行“明州卡”而引发商标纠纷,宁波商业银行被宁波通惠经贸促进有限公司告上法院。最后,宁波商业银行不得不将12万持卡人的 “明州卡”换成“汇通卡”。不仅如此,通惠经贸公司还要求宁波商业银行赔偿其经济损失50万元。2005年,淮安市商业银行以烟台恒丰银行侵犯其“九州卡”商标权为由,向山东省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后,此案被称为“中国首起金融知识产权诉讼案”。以上案例虽然已渐消逝,却反映出我国银行业疏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历史。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已经开始加快了知识产权保护步伐,域名和银行产品的商标注册日益增多。根据中国商标网商标申请的数据显示,我国四大银行中,中国银行申请注册280个商标,其中有107个是金融类商标;中国建设银行申请注册266个商标,其中212个为金融类商标;中国工商银行注册商标260个,70个为金融类商标;中国农业银行注册商标168个,61个为金融类商标。不难看出,银行业在商标注册和保护方面初具成效。

  随着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银行业的发展与竞争具有了新的内涵,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突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仅成为金融产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只有重视和加强以商标权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国内银行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实习记者 于梦)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