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全球征洋名被疑炒作
〖2007-8-8 12:09: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白兔
从8月6日起,全聚德、同仁堂等北京16家老字号开始在全球征集英、法、俄、德、西班牙、日、韩等7种语言的规范译名,为这些老字号进军海外清除语言障碍。
目前北京商业服务企业网站中七成多没有实现双语,一些餐单的英文翻译令人啼笑皆非,如将四喜丸子翻译成“四个高兴的肉团”、红烧狮子头翻译成“烧红了的狮子头”、麻婆豆腐翻译成“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等。数十家驰名中外的老字号企业中,实现双语网站的也不足1/3。
为改变上述状况,中国科技翻译协会、北京老字号协会与中国奥委会官方网惟一多语合作伙伴——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在北京发起“迎奥运——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
活动组委会表示,这是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向海内外正式征集老字号企业理念和宣传语翻译作品的公益活动。首期活动主要面对北京地区的老字号企业。此次活动将全部采取网络报名方式,活动报名表和报名方式将通过中国科技翻译协会、北京老字号协会、传神联合(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站对外发布。
中国全聚德集团副总施炳丰表示,如果此次能与传神联合成功诠释老字号,将是中国老字号文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对于类似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来讲,起英文名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首先,英文的直接和简洁缺少了底蕴,不够传神,比如“水晶鸭舌”、“夫妻肺片”等名菜就很难做出标准翻译。其次,涉及英文牌匾的设计问题。中国牌匾自古都是从左向右书写,并融入了书法的精髓,而英文牌匾的设计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他认为,翻译老字号的主要核心是体现老字号理念,迎合市场营销模式,制成合适的图案和文字三方面。
北京老字号协会负责人介绍说,各种“老字号”是中国经济实体中最具有商业文化内涵、最具备品牌竞争力的杰出代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及北京2008奥运会的临近,老字号企业面临语言和文化障碍。这次翻译活动将为老字号企业走向国际化进一步铺平语言道路,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商业文化的深厚历史。
记者了解到,9月25日活动截稿后,组委会将组织海内外专家及老字号企业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对最终通过复评的作品进行集中评审。首期活动结束后,“传神诠释老字号”公益翻译活动还将逐步在全国各地展开,真正让世界了解中华老字号。
然而,老字号的汉语读音真的是其打入海外的“拦路虎”吗?记者了解到,沪上著名餐饮老字号“杏花楼”、“上海老饭店”、“绿波廊”等在海外也有多家分店,杏花楼集团负责人沈一峰表示,其海外店铺的店名、产品名称等都只用中文名称,而没有外文翻译,生意也照样非常火爆,店名有没有外文翻译似乎并没有给海外市场的发展带来太大影响。
也有业内人士质疑北京这16家老字号如此高调征集译名的动机。“不排除炒作之嫌。”上海豫园商城餐饮事业部一负责人表示,中国老字号即使要走出国门,也应该以中文为主,因为一个老字号的中文店名包含了很多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含、历史底蕴、地域特色等。想真正把中国老字号发扬广大,就应该让外国人首先知道中文名,可以通过店员的解释去慢慢领会整个品牌的深刻内含,这才是外国人最感兴趣的,而有没有外文店名则并不是那么重要。“杏花楼、上海老饭店、绿波廊等老字号都已成功打入海外市场,他们在国外的竞争优势则恰恰就是其极具中国特色文化的品牌价值。”(任 征 张娟娟)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