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商标的故事

〖2006-12-13 16:41: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保儒
 


    关于“方正”以及“方正徽”的来历,大家可能已经耳熟目详,但“FOUNDER”与“方正”的渊源,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不为众人所知的故事。 

  1993年春, 随着方正电子出版业务的不断开展,国内外知名度的扩大,方正产品的出口需求也日益提上了日程,一天,负责进出口业务的陶如玉主任,原北大物理系的女教授,一个非常认真而且办事风风火火的老同志,她找到了分管商标商号工作的张炳贤老师(当时具体接待的是兼管商标工作的王莉)。陶主任的口气非常紧迫,谈到如何能有一个英文商标,得以注册后把产品尽快推销到国外(当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接下来,王莉及相关工作人员便收集了不少英文名称,但都因不太理想,结果未置可否。

  就英文命名一事,张炳贤老师也咨询了很多人,并专门找到了北大同事,原西语系的戴行钺教授(其与现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是同窗兼室友),因他就住中关园502楼,与公司办公地一墙之隔。张老师详细描述了方正徽的寓意并请其帮忙解决。不久,戴教授便电话告之,根据方正徽的图形,他想了“double square”,两个词,问是否合适,后来经过讨论,认为这两个单词字母较多,含义也太直白(两个正方形),看来英文专家的推荐也不十分适合。

  有一天,张炳贤老师忽然想到,如果换一种考虑角度,就按照“方正”的发音,以“F”打头,随手翻翻英文字典,看能有什么收获呢?不想这一下就看到了“FOUND”这个词,是个动词,后边紧跟着的是“FOUNDER”,一查意思更是“奠基者,创立者,缔造者”,是名词,含义也好,与方正凭借电子出版系统的强劲东风,使中国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与实现中国印刷业“第二次革命”的意义不谋而合,确实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气势。综合分析下来,“FOUNDER”字母不多,发音与“方正”相似,意译也有褒义,略显大气,属于发音、意义和结构都不错的英文,应该非它莫属了。然后,他征求了同事的意见,别的同事去工商查询,也没有发现问题,剩下来就是给相关的领导起草请示报告了,当时的领导们都做了充分的肯定。后来,在办公小楼的二层过道上,他遇见陈堃銶老师,就此英文商标的事情再次寻求她的建议,陈老师说王选老师也曾提到过这个单词,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加上进出口部门的紧急需要,大家就这样拍板决定了。

  通过工商查询,没有发现有在先权利的障碍,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进行商标注册,于是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便出现了“FOUNDER”与“方正徽+方正”的三合一的组合商标,后来在国内全类的注册和国际马德里注册,都是使用的这种三合一固定组合商标,集团拥有了全类的商标防御注册,这大大加强了商标的市场法律保护,是一次质的飞跃,真是“燕园创新关不住,一枝独秀出墙来”。

  熟悉商标的人可能会知道,在英语国家,汉字商标是被当作图形来识别的,所以方正得以在国外被知晓并受到法律保护,“FOUNDER”商标起了重要的标识作用,她承载了方正集团稳步走向世界的决心,同时也是一面旗帜,指向那些未被开垦的市场“处女地”,去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