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品牌战略演绎“振兴东北”新思路

〖2006-12-8 10:3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江丽
 


    “当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科技、质量、管理、文化等综合能力的竞争,而品牌是这些要素的综合反映。”吉林省委书记、省长王珉日前在实施以质取胜暨名牌战略表彰视频会议上指出,无论国际国内,任何成功的企业都要有名牌作为支撑,凡是经济发达地区都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和产品。

  创名牌迫在眉睫

  王珉说,一个名牌产品可以推动一个企业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可以形成一批知名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省会长春的经济总量占全省一半强,却只拥有三个中国名牌产品。种种迹象表明,吉林省争创中国名牌工作迫在眉睫。

  “为此,吉林省提出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培育名牌产品,扩大名牌规模,提高名牌带动能力的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实施不仅使创牌工作收到良好成效,还增强了吉林人的品牌意识。”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博说。泉阳泉矿泉水在其带领下,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中国四大名牌矿泉水。今年,该产品再度被评为中国名牌,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免检产品。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魏敏学指出,品牌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是争创名牌的主体。泉阳泉品牌培育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完善企业“创”名牌的外在环境固然重要,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要有品牌意识才行。

  据了解,目前吉林拥有的自主品牌数量不多。2005年吉林GDP占全国比重为1.98%,而中国名牌产品占全国比重仅为0.86%,是东三省中最低的。为扭转“尴尬”的局面,吉林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今年,吉林共有5家企业的5个产品被国家评为中国名牌、80家企业的95个产品被命名为吉林省名牌。至此,中国名牌和吉林省名牌数量分别达到12个和311个。

  “吉林省的中国名牌少并不是企业实力、产品质量不行,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强。”李博说,泉阳泉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把品牌放在突出位置上培育。加强名牌产品培育,既是吉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增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用品牌服务经济
  
   “名牌产品科技含量高、质量信得过、拉动作用大,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吉林的经济结构,引导了城乡居民的消费,促进了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王珉说,名牌产品正逐步成为吉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培育国内外知名品牌,用品牌服务经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将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

  王珉指出,尽管“振兴东北”战略给东三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要真正抓好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发挥各自的作用,只有“方向盘”和两个“轮子”一起运动,“车”才能真正跑起来。

  今后一个时期,吉林实施品牌战略的总体任务是,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加强培育”的原则,依托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以及丰富的资源,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提升企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2007年,吉林要新创6-8个中国名牌,新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5个。到2010年,争取品牌经济规模达到全国中上水平。

  “吉林省自2005年起建立名牌奖励机制,对中国名牌和吉林名牌产品企业实施奖励,其中,中国名牌产品奖励50万元、吉林名牌产品奖励5万元。”吉林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张正国说,2005年来,政府共拿出1400多万元对名牌产品企业进行奖励。奖励措施的出台,发挥了较好的政策导向作用,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积极性,为今后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为适应名牌产品培育和发展要求,吉林先后成立了中国名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推进组和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并出台了《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名牌战略实施意见》、《吉林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张正国说,在推荐名牌产品过程中,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数据、产品执行标准的水平等重点环节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推出的名牌产品具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市场信誉。并对命名后的名牌产品建立动态管理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取消名牌产品称号,使推出的名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发挥良好的带动作用。
                                                                                                       (记者 张迎新)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