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庭——中国商标年会模拟法庭侧记

〖2006-12-7 21:0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开胃
 


    “请全体人员肃静,现在开始开庭!”随着身着法官袍的“审判长”一声宣告,海南省三亚市凯莱大酒店里,中国商标年会模拟法庭现场的100多名旁听者立即鸦雀无声,一场模拟商标行政诉讼案的庭审正式开始。

  据此次中国商标年会主办方——中华商标协会秘书长曹中强介绍,这次模拟法庭是中华商标协会举办的第一次模拟法庭。虽然这是一场虚拟的庭审,但因为其涉案内容的代表性和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受到300多名参会代表的高度关注,也成为本届商标年会的一场重头戏。

  此次模拟法庭选取的案件是X公司对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注销其商标(LEMOL)的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根据介绍,Y公司于1986年在服装类别上在中国内地进行了商标注册,同时在中国各大中城市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其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商标评审委员会认定Y公司商标为在相关产品上的驰名商标,同时认定X公司的争议商标和Y公司的引证商标为近似商标,撤销了LEMOL商标的注册。 

  尽管是模拟法庭,尽管案件内容是虚构的,但是由于“法官”和双方“代理人”都是由真实的北京市中院的知识产权庭法官、国家工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官员和知名代理人直接担任,而且现场完全按照法庭现场布置的,让很多人都认为是在进行一场真实的法院庭审。

  庭审中,围绕着案件的几个焦点问题,“原告”、“被告”双方展开的激烈交锋和高水平的辩论词紧紧地扣住了所有听审人员的心弦。庭审刚一结束,来自北京、广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商标代理人、律师以及来自日本的律师纷纷就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咨询。日本弁理事协会的副会长河合千明先生还饶有兴趣地向模拟法庭的主审官问道:“中国现实中的法庭审理场面是否和这次法庭的情况相似?”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满意地直点头。来自香港的知识产权专家王正发先生则对模拟法庭中存在尚需改进的地方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意见。一时间,法庭上下一片热烈的研讨气氛。

  “我们这次的模拟法庭展现的是中国司法审判的真实过程。”中华商标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董葆霖告诉记者,很多外国专家不知道中国的司法审判到底是什么情景,对中国法律不了解。“这次模拟法庭就是要向国内外朋友展示中国庭审的程序。”针对此次模拟法庭后听审人员的强烈反应,他反复强调此案件事实、理由、证据都是虚构的,在不要过多追究的同时也不要对号入座。

  经过了3个多小时庭审,“法庭”宣布合议庭意见,Y公司LENOL商标在原告X公司注册前已经在相关领域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符合《商标法》第14条的有关驰名商标规定,依法予以保护。同时维持被告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商标裁定,撤销原告LEMOL商标。

  “此次生动的模拟法庭向我们展示出中国在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从调查、证据的收集、审问、被告的陈述到法庭本身涉及到的程序,从中使我们对中国的法庭有了了解。”参加旁听的外籍人士大卫·辛普森对记者说。(记者叶尤刚 梁舒林)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