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关携手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2006-11-25 17:05: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江丽
2005年3月26日,福州某进出口有限公司向福清海关(福州海关下属关)申报出口2.8万双PE面底拖鞋,运抵国为莫桑比克。在查验时,福清海关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疑点。当把集装箱放在X光下过机检测时,工作人员看到集装箱内的纸箱摆放极不规则,这是夹藏不法货物的信号,工作人员当即要求开箱查验。在长达40英尺的集装箱中部,共计1200双使用了“星鸽”字样及盾牌图形的拖鞋混在其中。通过查询海关总署备案库,工作人员很快就辨认出该产品涉嫌侵犯“白鸽及图形”商标专用权。此后,福清海关的上级关———福州海关将此情况通知“白鸽”商标权利人福建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该司认为上述1200双拖鞋侵权,向海关提交了知识产权保护申请。福州海关依法扣留了上述侵权货物。
福州海关的出色工作拯救了屡遭侵权假冒而濒临“折翅”的“白鸽”牌塑料拖鞋,这只是近年海关查获侵权物品,保护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当中的一个例子。海关打假最大的好处就能够在口岸查获产品,对侵权物品起到威慑作用,效果比较直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功不可没近年来,中国海关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的同时,建立健全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机制,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执法队伍,建立了从货运到行李邮递渠道,从报关、审单到查验环节的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监控体系。根据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规定,企业可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办理备案手续。备案之后,全国42个直属海关均可以直接从网上查询备案信息,海关在日常执法工作中,一旦发现进出口货物有侵犯知识产权权利人嫌疑的,便会立即通知相关权利人,启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程序。也就是说,企业只需投入800元备案费,办理一次备案手续,全国42个海关便可以帮助企业编织一张知识产权边境保护的大网,对侵权商品实施持续不断地监控。此外,海关总署还推出了《知识产权网上备案和查询系统》,通过该系统,知识产权权利人能够实现网上提交备案申请,并且能够随时查询备案信息。据统计,中国大部分的进出口环节侵权案件都是由海关发现并予以主动查处的。
在国有名牌维权的浩大行动中,中国海关是一个有力的“保护者”。海关的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把守着防止侵权产品冲击企业国际市场份额、损坏企业声誉的最后一道大门。自1996年至2004年,全国海关共查获各类进出口侵权案件4361起,案值6.3亿元人民币,有力打击了进出口侵权货物的违法行为,净化了口岸秩序,维护了权利人的利益。
对于国外品牌,海关也同样按国民待遇原则予以保护。今年4月7日,北京海关查获侵犯“耐克”、“阿迪达斯”商标案,共查获运动鞋2740双,案值6850美元,涉嫌侵犯商标权的鞋类制品的出口目的国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去年10月,1415只标有劳力士标识的侵权手表,想从邮件快递渠道蒙混出境,被厦门海关现场关员逮个正着。
国内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意识不足在外界印象中,海关只是一个打击走私和征收关税的部门。很多人不知道海关其实还有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一些企业错误地认为,知识产权在经过工商、版权等部门注册登记后就能获得海关的主动保护,而有的企业即使在海关总署进行了备案,但此后知识产权状况发生变化却不及时通知海关,造成了不必要的行政资源浪费。
近年来,相当一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十分薄弱,大部分企业至今仍普遍忽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申请。据了解,宁波有20个品牌被列入“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名单”,但这20个出口品牌中却只有6个向海关总署办理了知识产权备案手续。福州海关2004年有进出口业务的国内企业共705家,在海关总署备案知识产权的仅8家,仅占总数的1%。
许多公司拥有知名商标,它同时可能授权多家企业生产该产品。权利人明知自身商标权和其他权利人存在一定的交叉,在许可其他企业使用相关商标时,仍是采取了口头形式,随意性较大。商标的口头使用许可使海关在打假时无法区分恶意侵权与有效授权的界线,相应地削弱了对权利人的保护力度。同时对于海关发出的发现侵权嫌疑货物的通知,国外知识产权权利人通常都会在法定期限内确认是否侵权,对于确认侵权的坚决要求海关查处,对于有效授权的则会尽快发给海关确认函;而国内企业对海关配合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在法定期限内不予回复的比例要高得多,使被授权企业无法及时通关,从而给授权人和被授权人都带来负面影响。
国内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不容乐观。如何加强宣传与引导,切实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维权意识与能力,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是海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企业应重视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企业应当用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盾,阻挡侵权毒箭。不少企业在申请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方面尝到了甜头。今年4月26日,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与海关广东分署签订了省内首份关企之间的备忘录,保护集团旗下“珠江桥”这一著名外贸商品品牌。据了解,从1995年开始,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就在海关系统备案,迄今通过海关已经查获30余宗侵犯“珠江桥”品牌的货物。此次双方签署备忘录,是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将信息交流、假冒货物鉴定、案件协查、宣传培训等内容以规范性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国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已经与WTO接轨了,现在的问题是相当多的企业还不懂得向海关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企业、权利人与海关携手,才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