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企业海外艰难维权路:美国公司设下层层圈套

〖2006-11-20 10:36: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主持人: 

  正在这时—— 

  陈伍胜: 

  正在这时,提着包实际上这个手都在颤抖。 

  主持人: 

  你是真的想走吗?那一刻。 

  陈伍胜: 

  那可是真的不想走,真的还想跟他们和解。这个时候斯科罗他看到我真的要离去,他就告诉我,他说你这样 ,陈先生,我给你写一个保证,保证我们就是说涉及专利的谈话,不作为今后法庭的这个依据,我说那好的,那你就是给我写吧,然后我们再继续谈和解的事情。 

  高虎城: 

  和解的提议是经常会发生的,这也是一种选择,那就看这个和解的条件是什么,如果和解的条件分析下来呢,对我在这个市场的目标基本上是符合的,我认为也不失一种选择。 

  主持人: 

  他总是会给你一个稍微有诱惑力一些的东西,让你自己从中去判断。 

  高虎城: 

  这也是可谈的。 

  主持人: 

  也是可谈的? 

  高虎城: 

  也是可谈的。 

  主持人: 

  那和解对方开出什么条件? 

  陈伍胜: 

  然后他就提出来了,他说那你要给我们交专利费,你就可以进入美国这个市场销售了。当时我一听非常高兴,我说好,他还没说完我就说好,非常高兴。他说但是,他的后面还有一句,那个翻译还没翻过来,还没来得及。 

  主持人: 

  所以你光顾着高兴了。 

  陈伍胜: 

  高兴了。但是你必须要书面承认,我的专利侵犯了莱伏顿公司的专利,这个是一个硬条件。 

  主持人: 

  就要和解一定要有这个前提? 

  陈伍胜: 

  要有前提。 

  主持人: 

  这个能接受吗? 

  陈伍胜: 

  这个就是说,我当时的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假如我答应这个条件,我交给他的这个专利费,我这个价格可以提高得很多,我可以马上立竿见影企业得到一个发展,也得到眼前的利益。但是我如果说把这个专利,明知不侵权的专利要写给他是侵犯他的专利,我这个专利就要永远置于他的专利之下。 

  (短片)此时的陈伍胜和他的通领集团意识到,他们陷入了一个连环陷阱之中。先是用侵权的诉讼,高额的赔偿,希望陈伍胜不战自退;如果你还想应诉,对方又设计了多处起诉让你疲于应付;如果你还不退缩,就拿出一个和解的姿态,但背后藏着一个苛刻的条件把你逼出市场,如果不和解,那官司打起来,可能花费让你吃罪不起。 

  为什么对方如此紧逼?因为他生产的接地故障漏电保护装置,在美国每家要装8个,而且每两年更换一次,是一个每年达40多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而在通领产品进入美国前,这个市场几乎被以莱伏顿为首的四家美国企业垄断达20多年之久。 

  主持人: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家觉得,陈先生到底要不要跟他和解?他最后是不是和解? 

  李先生: 

  既然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是对的,我们维护了对方的权利,但是对方为了自己的私利,不尊重我们的权利,那就破釜沉舟了。 

  主持人: 

  这个时候是,你建议陈先生要破釜沉舟。 

  李长杰: 

  打到底! 

  主持人: 

  打到底,不跟他和解? 

  李长杰: 

  因为他给我们很多假象,他给我们写什么信,说很多好话,是对方内部空虚的一种表现,我们为什么要向他屈服呀? 

  主持人: 

  你觉得他们用了什么计策? 

  李长杰: 

  笑里藏刀。 

  主持人: 

  您选择是笑里藏刀。 

  李长杰: 

  可能是比较接近。 

  主持人: 

  那我们再听听旁边的几位。大家分析,在这一刻美国人究竟用了是哪一计。 

  王先生: 

  第三十七计,兵不厌诈。 

  主持人: 

  兵不厌诈。那你给陈先生什么样的建议,到底要不要和解? 

  王先生: 

  因为我觉得陈先生有个问题还没有说太清楚,本来我们就没有侵犯他的权利,我们为什么要以这个为条件来接受呢?这个是根本就不能接受的。 

  主持人: 

  根本不能接受? 

  观众: 

  对。 

  主持人: 

  好,您请坐,谢谢。 

  观众: 

  我就觉得,刚才陈先生谈的这个东西,让我感觉到陈先生的善良、智慧、无奈和底气不足,最后底气的不足,就是因为没有钱,如果我要有钱的话,我也没有犯着你什么,我也可以跟你谈。谈的过程当中我摸你的底细,我照样也可以三十六计,暗度陈仓计。我跟你谈,最后我的目的,既然跟你谈的最终的目的是我要赢这场官司,那我在美国我就站住了我的市场,就这样。 

  陈伍胜: 

  谢谢。 

  主持人: 

  陈先生你在那一刻要遇到这么多参谋就好了,就不用那么的痛苦。在现场有没有谁亲身经历过和解的一个过程? 

  李长杰: 

  我们是跟芬兰奥托昆普合作,生产给空调冰箱配套的精密铜管。2004年9月14日我接到了一个信,是奥托昆普公司突然给我一封信,说你的铜管在美国侵权被封存了。他一下封杀了我三千二百吨铜管,然后封杀我一千六百万美元。 

  主持人: 

  损失很大吧? 

  李长杰: 

  这时我坐不住了。我那时候我的全年的总产值才三十五个亿人民币,那这时候摆在我面前的是谈吧。但是我侵权了没有呀,没有呀。我三条生产线全部交完了专利费,美国芝加哥律师事务所,他说,李先生您完全是对的,我们可以证明,从里到外你没有侵权。官司怎么办呢?如果说按照美国律师事务所,他的意见,打到底。我说打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他说最快需要半年,一般来讲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我说你把官司打胜了,我这公司垮了呀。我不能用公司这样一种垮台来迎接将来官司的胜利,那就谈,沿着谈的方向,而对方的目标很清楚。 

  第一,拖。 

  只要拖中国的铜管进入不了欧洲和美国,他们就可以多存活一天,这是第一个目标。 

  第二,敲。 

  只要你拿出来高额的专利费用,他就放你。 

  主持人: 

  如果说打官司,那么机会成本太高;商量和解的话,这个成本高不高? 

  李长杰: 

  最后给我涨到七百万美元,对方还说了算,胯下之辱呀,很痛苦呀,在12月31日必须付清七百万美元。那这时候我就想了,我如果说付这七百万美元,第一,欧美市场那得给我;第二,如果我付出七百万美元,那美国这一千六百万美元和三千二百吨铜管我得救过来,这时候我下狠心把七百万美元付掉了。 

  主持人: 

  忍痛付出了七百万美元? 

  李长杰: 

  对。 

  主持人: 

  然后双方达成了和解, 

  李长杰: 

  然后我们取得了欧洲和美国的市场。 

  主持人: 

  那现在企业发展到了什么样的一个规模? 

  李长杰: 

  这说到后面倒有趣了。因为他们这个奥托昆普公司铜加工部解散,那么在2005年他的研发中心解散,研发中心的科学家我都认识,我把他们都弄到金龙来了,紧接着他那个原总裁班子都已经不行了,那好,我就把他的总裁也弄过来了。 

  主持人: 

  全部把敌人收编了。 

  李长杰: 

  我是理智的,而不是我不敢维护这个专利,而是维护这个专利,对我的战略上牺牲太大,我主动放弃了这个战役的胜利,为了战略目标,那么继续往前走了。整个痛苦,非常痛,但是现在看来很自得,因此我们突然在世界上强大起来。 

  主持人: 

  那如果让你给陈先生一个建议的话,你建议他要不要和解? 

  李长杰: 

  我非常佩服陈先生的善良和智慧,但是我的脾气不行。 

  主持人: 

  如果你在那一刻,他们坐下来就说,你侵权了,你是不是就真的就拎着包就走了? 

  李长杰: 

  我如果是看看我的力量够了,那我肯定是拍案而起。 

  主持人: 

  拍案而起。 

  李长杰: 

  如果看看我力量不够,我可以慢慢给他泡蘑菇。 

  主持人: 

  看来自己也得有计策。来,旁边的王先生。你觉得我们的这个电池的这个官司也是我们理直气壮的,去打的一场官司。 

  李长杰: 

  对,这个我们体会很深。因为在这个官司中我们遇到三次危机,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因为他起诉不是我们一个国家,还有日本、还有新加坡,所以我们在跟他打官司的时候,我们这几个国家的律师结成了一个联合体,联合体就是资源共享,然后分工寻找证据,在很快就要开庭的时候,他悄悄地在下面和日本和新加坡的这几家和解了,所以和解以后其中一个很重要一个条件,那就是他们的证据不能让中国使用,不能让我们使用。所以马上就要开庭了,中国的证据证人都没有了,这官司还怎么打呀?(待续)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