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商标:一个亟待盘活的资产
〖2006-11-3 11:37: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刘丹
[两起案例]“精工”牌是江苏省江都某校办工厂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注册的商标。由于该厂产品销量不大,企业效益欠佳,商标闲置在厂。1992年,日本精工株式会社准备在我国申请注册“精工”牌商标,后得知这一商标已被江都某厂注册,精明的日商多次到该厂“明察暗访”,并欲以高价购买该商标,厂方负责人婉言谢绝:“‘精工’牌商标是我们多年血汗培植起来的,是我们厂的财富,出再高的价我们也不卖。”10多年过去了,这个注册商标至今仍沉睡在校办厂,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
江都高徐客车配件厂是一家生产汽车油箱的镇办厂,商标是“宇通”牌,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商标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河南省宇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豪华大巴的大型企业,唯独油箱没有注册商标,得知消息后急忙派人到江都商谈“宇通”商标转让事宜。对方原先设想花100万元拿下来,最高不突破150万元。由于不知底细,也没有咨询,憨厚的江都厂方仅以70万元就将一个含金量较高的商标贱卖给了河南人。
[问题解析]惜售或贱卖商标,造成了企业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酿成如此结果,原因有三:
企业对注册商标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一些土生土长的企业“当家人”,认为几班人创的牌子,辛辛苦苦留下的资产,不能在自己手里“败家”,宁肯负债累累,也要死抱着衰老的商标不放;还有一些“当家人”,觉得商标好是好,如果卖不出去就不值钱,眼下能卖两文赚两文,不知道商标的实际价值,不知道如何运用商标这个利器去抢占市场。
企业缺乏创牌意识,没有意识到名牌商标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商标已经成了企业致胜的法宝,而有的企业正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创牌意识,致使原有商标黯然失色。有的老字号商标,曾经一时名噪大江南北,后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生产经营步履艰难,但他们不在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而是死抱或贱卖商标,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职能部门缺乏应有的指导,使企业在商标发展中处于茫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商标法》的执法机关,应全方位地参与商标管理,为企业服务。而他们目前的工作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到了注册商标的发展及案件的查处上,而没有更多地把精力贯注到如何帮助企业争创名牌,让企业商标增值,致使部分企业的商标被遗忘,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
[建议对策]经济生活中,商标战略的正确使用,有的甚至能关系到企业的成败,遗憾的是我们好多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如何强化商标意识,运用注册商标这一利器,抢占市场,发展自我?有关专家建议:
开展商标宣传,增强品牌意识,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培训、咨询等形式,加大商标宣传力度,普及商标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法律意识和品牌意识,营造良好的创牌氛围。
强化服务措施,发挥品牌优势。要引导企业运用商标名牌战略,以品牌商标为龙头,提高产品质量,注重新产品开发,发挥商标品牌效应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出台激励政策,扶持商标事业发展。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鼓励争创品牌的激励措施。优先选择驰名、著名商标和品牌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列入财政技改贷款补助范围,政府在资金、土地、能源、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扶持。
建立和培育商标转让市场,让闲置商标死而复生。通过搭建商标交易平台,组织商标代理机构,开展商标的转让、许可、交易等业务;开辟商标交易网站,建立商标超市,进行横向合作,以组织更多的闲置商标供用户选择,引导和帮助企业通过转让、许可、投资入股等方式,实现交易双方“共赢”。(马生宏)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