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文件没说就不赔?

〖2006-10-30 9:22: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刘丹
 


    温州华洋水产有限公司滩涂养殖10年打造出灵昆牌青蟹、文蛤,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然而在城市征地中,政府对这块富了一方百姓的“金字招牌”却只字不提补偿

    今年年初,浙江省工商局公布2005年浙江省著名商标名单,当温州华洋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薛立华得知自己公司的灵昆牌青蟹、文蛤榜上有名时,十分高兴。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努力,“灵昆”终于成了著名品牌,迎来了收获财富的季节。下一步要凭借这块“金字招牌”,放开手脚,大干快上了。而让薛立华没料到的是,由于温州半岛工程的建设,这片海涂将被征用,而他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和时间创造的著名商标,将要带来滚滚财富的知识产权的赔偿却成了难题。

    艰苦创建知名水产品牌

    位于瓯江出海口的温州灵昆岛海涂面积大,水质好,含盐量与水温适宜,是一方海产品养殖的宝地。这里培育出来的青蟹、文蛤品质高,口感好,当地人都爱吃。但是因为没有名气,市场小,只能在家门口打转,在外地市场上卖不出去,因此开发的海涂规模小,总共只有3000亩,当地农民生活相对比较贫困。

    1997年,当地灵昆九村的农民薛立华,为了发展家乡的水产品,增加农民的收入,与政府签约承包了面积近千亩海塘滩涂。他投资200万元注册了温州市华洋水产有限公司,并注册了“灵昆”商标。随着市场不断扩展,海涂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为灵昆岛争取到了“中国文蛤之乡”的名誉。2005年2月,“灵昆”品牌获温州市知名商标,同年12月,该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随着“灵昆”商标名气增大,本地生产的青蟹、文蛤等水产品颇受海外消费者的青睐。薛立华说,文蛤出口日本,前两年,文蛤在日本市场上的价钱每吨1.8万元,可是第3年日方故意压低价钱,1吨只售6000元,整整压低了2/3。我们靠着品牌的影响力转而投向韩国市场,经过韩国市场的开拓,文蛤的价钱又回升到原来的每吨1.8万元。

    据了解,温州市华洋水产公司创建灵昆牌之后,当地农民平均一亩滩涂的经济收入从过去的35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元,仅养殖文蛤一项就增加产值1300多万元。

    当地原来每亩3000元承包款的海涂,也随着水产品的价格增涨,目前承包一亩海涂需要1万元。浙江省著名商标品牌这块“金字招牌”,成了给老百姓带来财富的摇钱树。灵昆镇的农民靠“灵昆”商标致富了。薛立华说:“因为有了商标品牌,我们产品才有了市场知名度,加上本身的品质,美誉度也就提高了,价格当然上去了。”

    针对“难道就不能换地方养殖?”的疑问,薛立华告诉记者,农产品的特点就在于地域性。许多特色农林牧渔产品,换地儿就没了那特色。

    由于温州半岛工程的建设,当地政府需要征用农民的海涂,对养殖户政府进行了补偿。但薛立华却为难了,他为创建浙江省著名商标近十年所投入的精力、财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都被一笔抹杀。尽管不少干部私下也认为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理应赔付。但相关政府部门认为,涉及商标品牌等知识产权问题,没有文件依据不能赔偿。

    重视知识产权应落到实处

    农业和农村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目前的薄弱环节,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农业部在不久前下达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意见中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和“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要“切实帮助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解决在商标注册和商标保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属重要的财产权利。保护民族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品牌更为当务之急,必须落到实处。农民的知识产权保护应该真正得到落实。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