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王”皮影有了注册商标
〖2006-10-13 10:14: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大
中
小
】【
发表评论
】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尔尔
国庆前,笔者在南充市工商局提供的今年1至8月注册商标统计表注册人一栏中欣喜地看到了“川北王皮影”第7代传人王彪的名字。王彪以他爷爷“王文坤”的名字,以及“川北王”皮影的戏种名称注册了两个旅游服务商标,用于皮影表演和皮影制品。这是该市民间艺术由自家传人申报商标保护的首例。
王家于清康熙年间开始做皮影,历代相传。上世纪80年代,王文坤集各家之长,独创川北皮影一派。1988年,还受邀到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登上金色大厅的中国农民艺人。奥地利国王、夫人和王子亲切接见了王文坤和他的家庭皮影艺术团,还授予其金质奖章一枚,并有10个皮影被该国国家博物馆购买珍藏。中国举办亚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曾滚动播出川北皮影专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氏皮影逐渐走入低潮。
王文坤1999年去世,王家皮影衰落。王氏家族子女不得不放弃心爱的皮影艺术到东北等地打工。2000年,王彪从东北打工回家,在北京一家古玩店看收藏的皮影,老板得知其是王文坤后人,邀请他们一起合作在成都闯一片天地。初来成都非常艰辛,几毛钱的蔬菜要吃好几天。慢慢地,王氏皮影终于在成都立足,还在峨眉山等地进行了演出。
2004年,国家旅游总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组组长李岚说:“我搞了18年,在全国范围内,皮影走入旅游市场的,你们是第一家。阆中古城是有‘魂’的,‘魂’就在川北王氏皮影。”
2005年,王氏皮影开始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卫视、东方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旅游卫视、澳门某家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6家电视台曾采访报道。今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纪念日成都文化周”,他们受成都博物馆邀请现场表演。国家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评价:王氏皮影是四川皮影艺术的佼佼者,是独一无二的。德国一家政府机构看了之后很感兴趣,想邀请王氏皮影到德国演出。国务院已经打电话要他们报节目单。6月22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魏力群教授到阆中,对王氏皮影的实物、演出技术、雕刻技术进行了详细考察,作了很高评价。
如今,阆中邀请王氏皮影每年搞五六个新节目,王氏皮影除了演出,还制作道具和音乐,让游客亲手体验演皮影的乐趣。演出的舞台是可拆卸式的,连装带拆不超过6分钟,现场表演非常方便。
王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用爷爷的名字申报商标,除了申请法律、品牌保护外,还表明了他传承“川北王皮影”艺术的决心和信心。此间有关人士评介说,民间艺人王彪注册“王文坤”、“川北王”商标,值得川北剪纸、傩戏、灯戏等其他民间艺术借鉴,民间艺术和市场接轨才能焕发生机和活力。(特约通讯员 刘海)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