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与农业“联姻” 农产品变成“金蛋蛋”

〖2005-8-18 8:18:00时〗 本网提供

【字体: 】【发表评论
新闻来源:中国商标专网  本网信息整理编辑:小成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让农产品走出“有品名无品牌”的时代,把农产品变成“金蛋蛋”;对农资领域假冒伪劣、商标侵权现象的打击,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不久前在太原市召开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工商部门的代表呼吁,我国应大力推进商标和农产品的“联姻”,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发展和保护工作为兴农护农做贡献。我国农业大省河南工商局立足本省省情,制定了为期三年的《河南省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方案》。按照“普遍指导、重点扶持、注册保护”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的农副产品商标政策。重点培育农副产品驰名、著名商标,培育一批驰名、著名农副产品商标;积极指导和扶持具有特定地理环境和特定人文因素的特色农副产品注册“原产地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利用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良方。辽宁省各级工商机关组织人员,深入到乡、村、农户,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调查工作,对各类农副土特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目前,他们已经完成沈阳“良山西瓜”、抚顺“清原马鹿”、“锦州烧烤”、“丹东板栗”等地理标志注册申请材料。昔日土得掉渣的名品穿上了商标侵权的“防弹衣”和凭牌子增值的“金衣装”。涉农商品一直是各地工商部门工作关注的重点,为保护农民权益、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各地工商部门下大气力,为农业生产撑起“红色盾牌”。江苏省工商局结合“红盾护农行动”,做好春耕期间农资市场的整顿规范工作,严厉打击不法商贩坑农害农行为,让广大农民能够用上放心的农资用品。河南省工商局重点查处发生在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农用机械等商品上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净化了农资市场。国家工商局副局长李东生要求,工商部门要利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让保护商标权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过程中起作用,从而利用“公司+商标+农户”的形式把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
信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