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
 |
|
|
裁判文书 |
 |
|
|
|
 |
|
 |
裁判文书 |
|
|
|
|
|
|
|
|
|
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诉涂勇华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
添加日期:2009/12/30 16:30:00 点击次数:3363次 |
|
|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9)洪民三终字第94号 
    
    原告: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泰山市岱岳区大汶口。 
    法定代表人:贾同春,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顾远坤,该公司法规部职员。 
    被告:涂勇华,男,南昌市腾达装潢总汇业主,身份证号:360121197307125555。 
    委托代理人:成新生、涂妍妍,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诉被告涂勇华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原告委托代理人顾远坤,被告委托代理人成新生、涂妍妍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告诉称,原告是“泰山”牌纸面石膏板注册商标的所有人。原告生产的“泰山”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原告所生产的石膏板封面上印有含有“泰山”字样的企业名称、封头上使用蓝白相间并标有“泰山牌纸面石膏板”字样,并印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文字。上述文字与注册商标等图案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以“泰山”为主题的具有显著特征的包装。2009年9月18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南昌市建材市场腾达装潢总汇查扣标注有“泰山鸟巢”字样的石膏板300余张。被告的石膏板在包装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泰山”相近似的商标,并在封边位置上印有“泰山鸟巢纸面石膏板”等字样,使用与原告相近似的包装装潢,进行虚假宣传,造成和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侵犯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故请判令被告停止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竟争行为;判令被告赔偿因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竟争行为造成原告经济损失5万元;诉讼费全部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被告没有主观恶意,被告在进货的时候还要厂家提供了证明,包括注册受理申请书,这才从厂家进货销售的。原告方要求工商打假,总共也才查到我们三百多块石膏板,我们有合法来源,我们不知道侵犯了原告的商标权,且已停止了销售。要求法院驳回原告关于要求赔偿的诉讼请求。 
    原告为支持其主张,提供了如下证据:第一组证据:共九份 
    证据名称: 
    1、企业变更情况(证据来源: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2、第1063238号商标注册证(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3、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证据来源: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4、核准续展注册证明(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5、商标变更证明(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6、第649888号商标注册证(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7、核准转让注册商标证明(证据来源: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8、核准续展注册证明(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9、商标变更证明(证据来源: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证明对象:1、2007年9月6日,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山东泰和东新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 2、“泰山”商标于1997年7月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是第19类中的石膏板;3、“泰山”商标的所有权人为原告。4、“泰山西湖”商标于1993年1月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是第19类中的石膏板;5、“泰山西湖”商标的所有权人为原告。 
 
    第二组证据:共两份 
    证据名称:
   
    1、中国名牌产品证书(证据来源: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2007)齐知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书(证据来源: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 
    证明对象:
 
    1、原告生产的“泰山”牌纸面石膏板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9月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2、原告所有的“泰山”注册商标被齐齐哈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7年2月1日认定为“驰名商标”。
    
    3、“泰山”牌石膏板在国内市场有极高的知名度。 
    第三组证据:共三份 
    证据名称:1、被告的销售凭证;(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2、被告经营的纸面石膏板的包装封头;(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3、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的包装。(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证明对象:
    
    1、被告的纸面石膏板的封头设计及板面打印有“ ”字样;
    
    2、截至2009年9月22日,被告仍在违法经营、销售与原告 “泰山”商标相近似的纸面石膏板;
    3、被告生产销售的纸面石膏板的包装与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的包装相似。 
    第四组证据:共两份 
    证据名称:
    
    1、青云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查处照片(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2、青云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封材料 (证据来源:法院调取) 
    证明对象:被告经营销售侵权产品的事实存在。 
    第五组证据:共两份 
    1、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关于第1736625号“泰山大汶口及图”商标争议裁定书,商评字〔2008〕第20667号(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2、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2009)高行终字第600号(证据来源:原告提供) 
    证明对象:第1736625号“泰山大汶口及图”商标与我公司“泰山及图”、“泰山西湖及图”商标图形、文字的主要部分相似,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的产源产生混淆误认。而“泰山鸟巢及图”商标与我公司“泰山及图”、“泰山西湖及图”商标图形、文字的主要部分相似,并且也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的产源产生混淆误认。 
    被告质证:对第一组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关联性辩论时再说。对第二组证据真实性没有异议,对关联性辩论时再说。对第三组证据真实性没有异议,对关联性辩论时再说。 对第四组证据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对关联性有异议。 
    被告提供了如下证据:证据一、《纸面石膏板生产、销售委托书》一份。 
    证明内容:
   
    1、贵州科尔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授权余干县东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在江西地区生产销售“泰山鸟巢”、“上海明珠”品牌的纸面石膏板;
    2、被告涂勇华开办的腾达装潢总汇所销售的“泰山鸟巢”石膏板是贵州科尔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授权余干县东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被告在销售过程中不存在任何侵犯原告商标权的行为;
 
    3、假设“泰山鸟巢”石膏板上标识的“泰山鸟巢”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存在相似性,那么贵州科尔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及余干县东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作为“泰山鸟巢”石膏板的生产商,是本案不可或缺的当事人。 
    证据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发出的《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二份。 
    证明内容:
   
    1、贵州科尔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9月10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注册“上海明珠”和“泰山鸟巢”商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于2008年10月14日受理了上述两商标的注册申请,上述商标是否获准注册尚处于审查过程中。 
    原告质证:被告的商标还没有注册成功,商标人人都可以提出注册,但还没有授权,不受保护。 
    经审理查明,原告是“泰山”牌纸面石膏板注册商标的所有人。2009年9月18日,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南昌市建材市场腾达装潢总汇查扣标注有“泰山鸟巢”字样的石膏板300余张。被告销售的石膏板包装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泰山”相近似的商标。故原告起诉被告,要求被告停止销售,赔偿损失。被告销售的石膏板是从余干县进的货。 
    本院认为,原告是“泰山”牌纸面石膏板注册商标的所有人。被告销售的石膏板包装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泰山”相近似的商标,造成和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原告生产的纸面石膏板,侵犯了原告的商标专用权,应当停止销售。被告销售的石膏板是从余干县进的货。被告提供了合法来源,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涂勇华于本判决生效后,立即停止销售涉案侵权产品; 
    二、驳回原告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1050元,由被告涂勇华承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本判决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供副本,上诉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审 判 长  陈 彩 昌
                                                      审 判 员  罗 云 奇
                                                      审 判 员  龚    燕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书 记 员  骆 丽 玲
 
|
|
|
|
|
|
|
|
|